並且已經開始從漢陽郡還有武都郡朝著陳倉轉運糧草兵馬以及輜重。
第二個重要的地點便是華陰。
華陰位於左馮翊,河東郡還有弘農郡三郡的交界要地。
也是除了函谷關之外,防禦關外兵馬的第二道重鎮,也是向函谷關輸送糧草兵馬器械的關鍵之處。
如果說陳倉是從涼州攻入司隸校尉部的前哨站,是插在司隸校尉部的一顆鐵釘。
那華陰的重要性就相當於一柄斬斷司隸校尉部中間的一柄鋒利的刀刃。
華陰處在三郡的交界,也是整個司隸校尉部的最中間的位置。
進可攻,退可守。
在此地建立據點,也是成為將來突破函谷關,並進洛陽的最前沿。
進可直接攻入河東郡進取幷州,太原郡,則是可成為長安的第二道防線。
還可同時威懾弘農郡。
知曉此處重要的李儒直接用了高順攻佔華陰。
高順作為當初段羽起家之際最初的跟隨,也是段羽最為信任之人。
有高順鎮守華陰,也是防衛函谷關的背後。
至於第三個重要之地便是函谷關了。
涼州現在缺少兵馬,又逢秋收之季,且涼州還要留有大量兵馬威懾羌族不能動亂,所以人手現在是涼州最缺少的。
兵從簡,從精。
只能扼守函谷關這種地勢險要之地,以防止在佔領長安之後洛陽大舉的反撲。
作為曾經秦國的第一關,也是天下第一關,函谷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鎮守函谷關這個人,一定也是重中之重。
好在當初段羽在何進的命令之下將函谷關打破過一次。
而董卓因為玉丸案之後,段羽便沒有讓董卓再留在長安,而是早早的就已經開始佈局函谷關。
董卓作為段羽的老丈人,鎮守函谷關在合適不過了。
而且又有鐵石頭還有王二虎兩人的配合,加之兩人的兵馬,雖然只有幾千人,但是對於只是簡單的防守來說,已經足夠了。
陳倉是打在涼州衝破司隸校尉部的一顆釘子前哨,而華陰則是斬斷司隸校尉部中間的一柄橫刀,那函谷關就是橫在前方的一面堅不可摧的盾牌。
三處銜接在一起,就如同一條主要的動脈一樣,保證了涼州對於半個司隸校尉部的掌控。
當然,這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長安。
所以,李儒用了陳慶安,張遼,曹洪,夏侯惇四人攻取長安並且鎮守。
..............
西安門外的涼州軍大營內。
段羽帶回來的數百重甲騎兵正在此處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