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八十三章 包藏禍心

梁王這麼侃侃而說,朝堂之上的情形驟然變得緊張和壓抑開來,如同就要爆發的山洪一樣,蠢蠢欲動。

看似那些想要藉著‘北厥犯境,社稷危難’之際,從中撈取好處和攀升之心的卑劣小人。被梁王這一力排眾議的決定,一時之間竟然驚詫得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他們跟本無法想到一尚老奸臣滑的梁王,在這個節骨眼上社稷危難的關鍵時刻,想到用人的不是他們這些老臣重將,而是兩個黃毛未乾的毛頭小子。

不免全然定死了眼光盯著朝堂之上的梁王,梁王好像看出了他們一眾臣子的心思一樣,落得立時昂頭哈哈一笑,好像壯志得酬一般說道。

“諸位莫急,本王所決之事還得依賴眾位文武的扶持。雖說是讓兩位王子帶兵統帥北征,但是戰場上的生死之事還是要昂仗各位將軍奮力拼搏的。這並不防礙各位文武立功受賞的機會,本王這樣做只是讓以後的臣民更加清楚,看到他們未來的國主是怎麼樣的一個英雄。”

眾人聽得梁王如此一說,朝堂之上已有人釋然輕喘了。剛才那一股壓抑之氣好像也緩和了許多,甚致變得活躍起來。

這時,國主李中興又在高堂之上突然問道,“梁王,若是朕如你之言派出兩位王子統兵北征,那倆人位將軍可以做為副帥隨徵啊?”

梁王迴轉身來,微微一笑,反問道。“哪依國主之見,可有合適的人選乎?”

“這個朕也考慮了很久,國中唯有老將軍趙帥和梁王你最合適不過了。不知梁王讓出下如何?可以同朝相論嗎?”國主李中興似乎帶著顧慮說著,又順眼看了武將中的老臣李帥一眼。

不等梁正式答覆國主李中興的問話,老臣李帥已然渡步上來作禮說道。“凜國主,老臣身受皇恩,福澤子孫。在此國家危難之際,當以身死相報,何敢苟留殘軀耳。眼下老臣該如何相助二位皇子,還請國主和梁王明示。”

國主李中興渡上前來,看著一身敬之態的趙帥說道。“趙愛卿,你這個急切關心社稷物心情朕當理解,不過此事還有待朕和梁王進一步商霍。你可退朝之後回去整頓兵馬,以待朕之排程。”說罷,又橫眼瞧了梁王一眼,接著問道。“梁王,你意下如何啊?”

梁王悄然一怔,沒想到國主李中興心中有此一著,馬上回說道。“國主貴為天子,臣下自然得聽候國主的調遣。況且這是關乎祖宗社稷長治久安的大事,臣弟豈敢推託。唯有萬死不辭耳!”

“好,朕果然沒有看錯你。梁王,關鍵時刻還是你最為國家大事著急了。”國主李中興突然在高堂之上甩手說道,一副大事已了的樣子倒是有一翻春風得意。而朝堂之下的一眾臣子卻不失時機地跪伏道,“恭喜國主,大事可定矣!北厥犯境,徒是自取滅亡耳。”

聽得眾臣子一通祝賀之詞,高堂之上的李中興忽然又拍案決斷道。“眾臣子聽旨,朕意已決,就按梁王之議,不日擇兵北上。”

等國主李中興的話語一落,堂下的一眾臣子又伏唯的跪拜起來,山呼‘萬歲’之聲連綿不絕,一時響切朝野,傳揚宇內。

正在這熱鬧的朝宇之中,突然聽得刑部主事磊汶湘步出朝堂來作禮說道。

“啟湊國主,凡大國用兵之際,皆講究戰時律法之道。臣下作為朝廷刑部主事,當向國主以及天下臣民凜明戰時律法之急,以免天下人譽論從生,壞事之徒挺而走險,做盡天下不義之事,毀我朝綱,以壞我朝北境用兵之事。故請國主降旨喧喻天下,不論是三軍統帥,還是國內臣民皆須守法安民,不可妄生毀議之心。”

有了刑部主磊汶湘這樣一湊,國主李中興亦是哦然了一下,急說道。“磊愛卿此議甚當,朕當準旨,宣告天下,以備無患耳。”說罷,回首一招旁邊待立的司禮大監,持筆相記道。

“朕,今喧如如此。皆因朝廷用兵北上,天下各州各府各吏各部所屬之人,皆不得從中生事,陰奉陽違。若有阻礙北境大事者,不論是平民所報,還是奸細出賣所說,一經查實,格殺匆論。更有陰謀趁勢舉兵作亂者,犯險甘當北厥奸細走卒者,行軍之中貪生怕死者,捋掠玫侵擾平民百姓者,殺無赫!府中所涉人員皆處與連挫之刑,所屬子女家眷發配極寒極苦之地或貧脊邊關充軍,永不得回返中原。”

眾臣子聽得國主李中興弊著一口侮氣,竟然喧召了這樣的一條戰時律令,皆然驚愕之下,又下跪作禮起來,連連山呼‘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等朝中諸事已畢,眾臣子散朝而去。國主李中興又把梁王和老將大趙帥單獨留了下來,三人又圍坐下來,促膝長談,密議了一翻,梁王和趙帥才欣然退出了宮去。

忙累了整整一個晌午的李中興,這時才欣然地捧起王公公遞過來的一杯龍井,緩緩地吸了一口,放茶盞,才略微的自言自語欣然道。“哎,這煩心的事兒啊,總算是有了一點眉目了。王公公,朕也累了,陪我到養心殿去歇息一下吧。順逼幫朕也捏捏身子骨了,好久沒得王公公的這翻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