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履帶“嘎吱嘎吱”的噪音中,夏爾帶領的第一裝甲師穿插到了凡爾登防線後方。
夏爾的裝甲車在一個坦克排的保護下駛上一座小山丘,舉起望遠鏡觀察德軍防線,頗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氣勢。
光圈裡看到的是成片成片的德軍逃兵,德第5集團軍已潰不成軍。
夏爾暗道一聲僥倖。
德軍原本還有機會,勝利的機會,乃至圍殲夏爾第一裝甲師的機會。
原因是貝當的進攻太拉胯了,這是夏爾沒想到的,以至於送了一個破綻到德國人面前。
凡爾登防線的德軍共有10萬人左右,與其對峙的是貝當的20萬法軍。
夏爾原以為貝當這20萬法軍能拖住德軍的10萬人,因此才讓他發起進攻。
沒想到貝當的進攻居然是這種狀況,德軍火炮一炸再加上一波機槍彈雨,法軍就狼狽撤退,然後再組織下一次進攻。
用不了多久,德軍指揮官就會發現,他們根本不需要10萬人在前線防守,只需要5萬人甚至更少就能擋住貝當的20萬大軍。
然後……
多出來的5萬人就算是用人命堆,都能把夏爾這不到一萬人的裝甲師堆死。
何況,夏爾的裝甲師還是連續奔襲了130公里的強弩之末。
即便這5萬人堆不死,德軍拖延些時間,後續還會有不斷的德軍從四面八方趕來繼續堆,直到第一裝甲師彈盡糧絕。
夏爾很清楚德軍能做到。
此時的第一裝甲師也陷入機槍子彈和衝鋒槍子彈嚴重不足的窘境。
他們的步槍雖然換成了德軍的毛瑟,但輕機槍和衝鋒槍卻是德軍沒有的,換無可換。
仗打到現在,機槍和衝鋒槍子彈已告罄,許多輕機槍手已換上了繳獲的馬克沁,衝鋒槍手換上了德國人的步槍。
這時候如果德軍再實施人海戰術轉頭圍攻第一裝甲師,只怕夏爾都要被他們活捉了。
幸運的是這沒有發生,夏爾成功的借貝當之手用宣傳攻勢瓦解了德軍計程車氣和作戰意志。
夏爾忍不住在心裡鄙視一下貝當,這傢伙怎麼一點法軍的“風骨”都沒有。
不過夏爾又覺得這很正常。
貝當之所以能在一戰成為英雄,是因為他的軍事理論恰好符合了塹壕戰的特殊時期以及士兵的心理預期。
當時擺在士兵面前的只有兩個選項:福煦的進攻理論,貝當的防禦理論。
選擇前者意味著死亡,選擇後者代表相對安全,哪怕只是相對的。
這不是因為貝當有多優秀,也不是貝當有多得人心,而是士兵們只有支援他才有可能活命。
“將軍。”布朗尼少將的裝甲車從後方趕上來,車還沒停穩他就急著請示:“我們應該加入第3集團軍追殺敵人……”
第一裝甲師有坦克有裝甲車,追殺德軍逃兵可能會有更高的效率。
“不。”夏爾否定了布朗尼少將的建議,他將目光轉向德軍逃跑的方向:“前方不遠就是默茲河東岸防線,那裡有德國人的炮兵。德國人之所以不開炮,是因為敵我步兵混雜在一起很難分清。”
布朗尼少將瞬間明瞭。
如果裝甲部隊上去就不一樣了,敵軍炮兵一眼就能看到坦克和裝甲車從而確定敵我的分界線在哪。
因此,第一裝甲師上前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有可能壞事。
“就到這吧!”夏爾說:“剩下的交給貝當了,還有福煦。”
“是,將軍。”
福煦知道該怎麼做,他的部隊應該從這個缺口跟進,沿著夏爾穿插的路線打回梅濟耶爾,同時用步兵沿著默茲河駐防與德軍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