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埃弗特上將的評價比較隱晦,將他的不配合說成是“對勝利沒有信心”。
實際埃弗特上將這麼做大多是因為私心。
多年來俄國的東線戰事一直由埃弗特上將指揮,且都在失敗中。
他在失敗中結合了西線的戰事,最終得出結論:“只有防禦才是唯一正確的戰術。”
這看起來是貝當一派,但更多的是對俄軍的不自信,因為俄軍總是在在逃跑,想把他們控制在戰線裡防禦都很困難,更別說進攻了。
因此,當布魯西洛夫提出反攻時他極力反對,認為這是荒唐的想法,尤其聽說布魯西洛夫要改造馬車為其裝上馬克沁後,更是極力反對:
“這無法取得勝利,相信我,它沒有任何希望。”
“我們將付出慘重傷亡,就像英國人在索姆河戰場上一天傷亡十萬人一樣。”
“難以想像,已經有如此明顯的證據擺在我們面前,依舊有人打算盲目的發起進攻,用的還是馬車。”
“難道你們忘了嗎?英國人也用了騎兵!”
……
埃弗特上將完全沒考慮到俄國與索姆河之間的差異:
俄國地形複雜到處是冰雪,春夏季冰雪融化就一片泥濘甚至轉為沼澤,德奧軍很難像索姆河一樣構築起幾十米深的完備的地下工事。
其次,馬車裝上馬克沁的戰術與騎兵是兩回事。
騎兵雖說有速度但幾乎沒有火力,在奔跑的馬匹上開槍誰也打不中,他們更多的是用馬刀近身作戰。
而馬車馬克沁卻能在步槍射程之外遠距離輸出,重要的是還可以機動作戰。
結果所有人都知道,布魯西洛夫取得了勝利,而且還是前所未有的大勝。
埃弗特本該帶領俄軍主力對德軍發起猛攻使其無法增援奧匈軍團,再派出兵力從布魯西洛夫打出的缺口包抄德軍防線。
如果這樣,崩潰的就不只是奧匈軍團,同盟軍將全線崩潰。
但埃弗特卻有意拖延,他在正面不痛不癢的佯攻,側翼也沒有派出軍隊增援。
直到一個多月後,當布魯西洛夫的攻勢已經被擋住時,他才裝模作樣的派出援軍,但這時已於事無補。
很明顯,此時如果埃弗特協同布魯西洛夫擴大戰果,那不就是幫著布魯西洛夫打自己臉?
夏爾知道這些,所以很清楚目前“大好”的形勢不過是曇花一現,同盟國遠沒有到全面崩潰的時候。
這時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德約卡接起電話,是卡米爾打來的。
“家裡來客人了。”卡米爾的聲音有些緊張:“是個,女人,她是來找夏爾的。”
“女人?”德約卡疑惑的望了夏爾一眼。
“是的。”卡米爾回答:“她說她叫瑪麗,看起來,跟夏爾的關係……。”
德約卡轉頭問夏爾:“你認識一個叫瑪麗的嗎?”
“不。”夏爾很乾脆的回答。
隨後忽然想到王后就叫瑪麗,趕忙改了口:“是的,怎麼了?”
德約卡無語,他狠狠的瞪了夏爾一眼,聲音中帶著訓斥:“她找上門了,去解決這個麻煩吧!”
“不,父親。”夏爾辯解:“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明白。”德約卡打斷夏爾的話:“她在家裡等你,解決好就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