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溫仔細觀察了堡壘防線,他發現這是一道多重火力結合的防禦體系。
堡壘的火炮可以保證他們在炮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堡壘能輕鬆摧毀德軍火炮,德軍火炮還擊卻只能在堡壘上打出一個白點。
如果像之前一樣搬出“大貝爾莎”,又會輕易被夏爾的戰鬥機摧毀。
所以這是一個死局,除非德軍能始終保持絕對制空權,但這又是不可能的。
在這基礎上,堡壘防線還有鐵絲網、防坦克壕、雷區,之後又有“聖莎蒙”及堡壘炮……簡直就是固若堅湯。
因此,埃爾溫上校毫不猶豫的改變了進攻方案,由強攻安特衛普變成了往英軍腹地穿插,包圍安特衛普的同時兵鋒直指比利時重鎮根特。
……
敦克爾刻,英國遠征軍指揮部。
基欽納和他的參謀們已忙成一團,電話電報聲此起彼伏。
黑格負責指揮索姆河戰役,艾維斯中將又無力把控安特衛普的局勢,這使基欽納這個陸軍大臣不得不坐鎮總指揮部主持大局。
一封電報送到基欽納面前:“元帥閣下,安特衛普已擋住了德軍的進攻。”
基欽納渾身一輕,這是一個難得的好訊息。
指揮部的一眾參謀們也如釋重負般的鬆了一口氣,手上緊張的動作也隨之慢了下來,幾名參謀還發出一聲歡呼。
基欽納沉聲問:“是誰擋住的?”
這很重要,關係到英軍的威望。
參謀有些難堪,聲音明顯低了許多:“是比利時軍隊,元帥閣下,他們的堡壘防線起了作用!”
指揮部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怪異,有些壓抑,有些尷尬,還有些難堪。
英軍是以勝利者、解放者、保護者的姿態進入比利時的。
艾維斯中將帶領著他的精銳部隊從敦克爾刻出發時,喊的口號是讓法蘭西人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戰爭,教夏爾怎麼打仗,讓比利時人知道哪支軍隊才真正值得倚仗。
結果,他們不但沒有把法蘭西軍隊比下去,連比利時軍隊都沒比下去。
甚至別說比下去,他們還需要比利時軍隊的保護!
原本應該保護比利時軍隊,現在卻在比利時軍隊的保護下苟延殘喘。
基欽納強作鎮定的“嗯”了一聲,岔開了話題:“命令艾維斯中將,馬上組織部隊做好反攻的準備!”
“是,元帥閣下。”
基欽納始終不相信英軍不如比利時軍隊。
他認為英軍之所以會崩潰,只是因為沒有防備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只要英軍站穩腳跟有組織、有計劃的反攻,必定會給德國人一個狠狠的教訓。
這時,又一封電報送到基欽納面前:“元帥閣下,德軍繞過安特衛普,朝我軍腹地進攻!”
“什麼?”基欽納臉龐瞬間失去了血色,他猛地抬頭望向參謀,緊張的問:“路線,他們進攻的目標是哪裡?”
參謀對照著電報看了一會兒,在地圖上指出一條路線:“敵人沿著公路往西推進,目標應該是根特。”
基欽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半天也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