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戰勝負的關鍵就不是軍艦本身,而是由制空權決定的。
原因之一就是“情報”。
由於地球曲率的原因,每隔40公里左右兩支艦隊彼此無法發現對方,因為對方已被曲面的海水擋住了視線。
最初的解決方法是讓水手爬上高高的桅杆用望遠鏡瞭望,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接著就是給軍艦配上熱氣球,必要時把氣球放飛偵察。
再往後就是水上飛機,戰列艦放飛水上飛機擴大偵察範圍,並將情報傳回艦隊。
然而,一旦進入飛機階段就不可避免的爭奪制空權。
敵我雙方的水上飛機還沒來得及發現對方艦隊就會在空中展開廝殺。
最終,奪取制空權的一方就擁有資訊權,他能偵察到敵人的位置及時作出調整,並不斷的派出戰機、轟炸機轟炸。
而敵方艦隊卻跟瞎子似的一無所知只能被動挨打,它們甚至不知道敵方艦隊在哪個方向。
這是近現代航空母艦崛起而戰列艦被淘汰的根本原因。
北海這片海域比較特殊,其東西寬643公里,卡普羅尼轟炸機帶上副油箱能偵察到大部分海域。
於是,整個北海的情況都在它的機翼下。
在給出這個建議前,夏爾想過一個問題:如果英國人知道這方法後,發現憑自己的能力可以掌控北海並堵住德國海軍,是不是就不需要法蘭西海軍又會把法蘭西晾一邊了?
事實上,溫特將軍在知道這方法後第一想法的確如此。
此時的英國至少已生產了兩百多架卡普羅尼轟炸機,它們雖然大多數在西線作戰,但從國家需求角度考慮,調幾十架給皇家海軍使用不是問題。
那麼,我們還需要法蘭西海軍嗎?
想到這,溫特將軍一雙眼珠滴溜溜的轉,時不時偷瞄夏爾一眼。
夏爾哪還會不知道溫特將軍在打什麼主意,他呵呵一笑:
“將軍,我認為我有必要提醒您,卡普羅尼轟炸機的偵察與破譯電碼不太一樣。”
“破譯電碼是直接得到德國人的作戰計劃,而且不受黑夜和天氣影響。”
“轟炸機偵察就沒這些優勢了。”
溫特將軍一想,覺得這話有道理。
直接獲得整個作戰計劃與只是知道德國艦隊的位置不能混為一談。
更重要的是,雨天、霧天、黑夜,偵察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因此,沒了法蘭西艦隊的配合或許不行。
這時溫特將軍反而放鬆下來,他剛才還在考慮可以找什麼藉口“婉拒”法蘭西艦隊的加入,現在看來完全沒必要。
接著,夏爾將地圖往溫特將軍面前一攤,指著地圖補充道:“我軍也可以參與偵察任務,我們的轟炸機可以從安特衛普機場起飛,偵察黑爾戈蘭灣以西的海域。”
“說得對,夏爾,很好的想法。”溫特將軍連連點頭,這無疑可以減輕英軍轟炸機嚴重不足的缺陷。
溫特將軍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夏爾為英國皇家海軍挖的坑。
夏爾用於封鎖拉芒什海峽的機場不是三個點,而是四個點。
從最西端的佈雷斯特到卡昂再到敦刻爾克,這三個點只能覆蓋拉芒什海峽大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