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型驅逐艦

“我們要建造的這款驅逐艦,標準排水量初步定在1400噸。”夏爾說:“滿載排水量2000噸左右,視情況可以適當變動。”

提賈尼拿著筆記本一邊記一邊說:“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建造標排4000噸左右的巡洋艦?排水量越大火力越強大,中將,它甚至更省錢。”

身為佈雷斯特造船廠的“太子”,提賈尼知道噸位和價格並非簡單的比例關係,往往是噸位越大平均造價越低。

“速度,將軍。”夏爾的回答很簡單:“在同等技術水平和工業水平下,噸位越大往往意味著速度越慢。”

“速度?”提賈尼停下手中的筆,抬起頭疑惑的望向夏爾:“如果我們已經有飛機了,我是說,有掛載魚雷的飛機,為什麼還需要強調驅逐艦的速度?”

夏爾反問:“難道我們在陸地上因為有飛機掩護,坦克就不需要速度了?”

提賈尼愣了一會兒,不甘心的說:“但這似乎與坦克不一樣,坦克有數量可以掩蔽,還有很多種方法躲避,但軍艦數量不多,在海上面對飛機避無可避。”

夏爾繼續反問:“如果敵人使用魚雷艇或驅逐艦這些小型但高速的艦隻圍攻呢?我們也選擇用飛機掛載魚雷將其擊沉嗎?”

提賈尼無言以對。

擊沉驅逐艦或許還行,但魚雷艇速度快很難被魚雷命中,就算命中了也不值得。

夏爾接著分析:

“任何作戰都應該成體系,將軍。”

“以往的海戰,其體系是魚雷艇、驅逐艦、巡洋艦加戰列艦,它們彼此配合協同作戰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而我們建造的新型驅逐艦,它不僅僅是驅逐艦,而是要打破這種舊體系形成新的作戰體系。”

提賈尼考慮了一會兒,臉上帶著不確定:“你的意思是,驅逐艦與飛機配合形成的新體系?”

“是的。”夏爾回答:“兩者互相配合,而不是互相牽制,這就要求兩者都有自保能力不會形成短板被敵人各個擊破。”

提賈尼明白了:“飛機有自保能力,它隨時都能飛出敵人火力之外,找到合適的時機再加入戰鬥,但軍艦卻並非如此。”

夏爾點了點頭:“軍艦的自保能力同樣是速度。”

“你是對的。”提賈尼很大方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所以,軍艦的噸位是由目前的技術水平和對手軍艦的速度決定的,敵人的驅逐艦在33節左右的航速,我們的驅逐艦至少也要有這個速度。”

有33節的航速再加上飛機的偵察,就可以完全忽視19節左右航速的戰列艦,它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驅逐艦。

同時也可以基本忽視29節左右航速的巡洋艦。

於是在寬闊的海洋上,驅逐艦需要面對的就只有敵人的驅逐艦,或者進入敵方近海時再加上魚雷艇。

理解這一點後,接下來就容易多了。

“因為我們的主要對手是敵方驅逐艦,所以艦炮依舊不能少,初步定在130MM主炮,四門。”

這是由這時代敵方驅逐艦的火力及俯衝轟炸機還沒發展起來決定,新型驅逐艦無法像近現代一樣只留一兩門艦炮。

“另外再加上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這時期驅逐艦的魚雷發射管大多是雙聯裝的,夏爾使用三聯裝的目的,是增強了它一次性發射魚雷的數量,這樣更能發揮新型魚雷的打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