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5章 大手筆,掀桌子!

王逸的言語裡充滿了無奈:“秦主任,10奈米工藝的研發,正常情況下需要36個月。”

“臺積電為了縮短研發週期,超越三星,投入了數千位工程師,採用24小時三班倒的模式!”

“此外,臺積電還抽調500到800位頂級工程師,組成技術攻堅的夜鷹小組。實行24小時兩班倒,全封閉模式工作。”

“這五百名頂尖工程師涵蓋工藝整合、光刻、薄膜、蝕刻等領域,都有五年以上的先進製程工作經驗。”

“分成兩班,一班是白班,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側重實驗執行與資料分析。”

“另一班是晚班,晚上七點到次晨七點,側重裝置除錯與工藝驗證。”

“每天交班的半個小時會開會,兩個班次之間把所有成果和接下來的研發部署,全面溝通,全面交接。”

“如此一來,12小時輪班制度下,實現人停機不停的極限研發模式!”

“這種模式下,最大的好處就是,原本需要36個月才能研發出來的10奈米工藝,夜鷹計劃兩班倒之下,24個月之內,就能搞出來!”

“這樣,2016年年中就能搞定10奈米工藝,加上裝置除錯,2016年第四季度就能實現10奈米風險量產!”

聞言,秦主任面色銳變:“2016年下半年,也就是後年,臺積電就能實現10奈米晶片量產?這麼快!”

王逸點點頭:“不只是臺積電,三星也是如此,三星的10奈米工藝,也將在2016年第四季度量產!”

“這……”秦主任神色複雜起來:“這麼說來,我們好不容易縮短的差距,很快又迅速拉開?”

“是這樣的。當下我們正在全面研發14奈米工藝,不出意外的話,明年能量產。比起三星的14奈米會慢一點,比起臺積電的16奈米會快一點。但10奈米工藝,將被再度超越。我們沒人。”

“等等,你剛才說什麼?”秦主任猛地站起身,滿是不可思議:“星逸半導體的14奈米工藝,明年就能量產?還比臺積電的16奈米工藝快?”

“是啊。”

“當真?”

“當真!”

“好,好啊,星逸半導體好樣的,哈哈,竟然能在14奈米追趕三星,領先臺積電,太好了!”

秦主任興奮不已:“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難不成你們也放棄了20奈米工藝?”

王逸點點頭:“是的,若是按部就班的研發,我們明年最多隻能量產20奈米,但三星臺積電都做到了14/16奈米,這就沒意義了,我們的20奈米依舊是一落地就落後。”

“按部就班的研發,沒有誰能是臺積電的對手。只能跳躍式發展。”

“但可惜,即便明年14奈米領先臺積電一點,後面的10奈米工藝,又被臺積電大幅度反超。現在他們已經開始了10奈米的研發,並且在維持20奈米和16奈米正常研發的情況下,依舊抽調五百頂級工程師組成夜鷹小組,兩班倒攻堅10奈米!”

“而作為對比,我們星逸半導體的頂級工程師總量,也就400多人!”

“沒錯,差距就是這麼大。”

“臺積電工程師總量4萬左右,先進工藝製程研發工程師高達數千人,隨隨便便就能抽出五百精銳,組建兩班倒的夜鷹小組。”

“而我們星逸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研發工程師總共400人,其中250人在全力研發14奈米。剩下的150人研發10奈米工藝,進度比臺積電慢了太多。”

秦主任面色凝重起來:“也是,即便是一支團隊研發10奈米工藝,都要250人左右,你們150人的確不太夠,更別說雙團隊兩邊倒了。”

“是啊,這樣下去,我們的10奈米工藝會落後臺積電兩年。好不容易追上來的進度,也會迅速蕩然無存。”王逸惆悵不已。

“唉!”秦主任嘆了口氣:“關鍵是人才的差距,內地太缺半導體人才了。”

“是的,雖然我們挖了一些,但還是不夠,差得太遠了。”

“那從高校,或者其他研究所抽調,能行不?”秦主任問道。

王逸搖了搖頭:“難,很難。研發10奈米工藝需要的不是普通半導體人才,而是先進製程的半導體頂級人才。”

“像是臺積電抽調的500位夜鷹小組成員,不是普通半導體人才,而是擁有5年以上先進製程研發經驗的精銳,可以說每一個都是半導體領域的頂級工程師!”

“最簡單的,這五百人都參與了臺積電28奈米研發,20奈米研發,甚至16奈米研發,並且五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