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回 柳門

李無聲坐在臺階上,久久凝視著滿山遍野的翠綠,深深地呼吸著,感覺疲憊很快消失了。

最後一段是緩緩的山路,路上層層疊疊種滿了各種茶樹,從高到低,茶田重疊簇擁。

此時已是深秋,春茶已經沉睡,秋茶開始迸發出豐沛的生命力,一片片濃綠滿溢眼底。

然而看到真如庵的全貌漸漸矗立眼前時,李無聲就有些後悔了。

目視過去,前後幾個建築加起來……差不多比幼兒園還要小吧……

李無聲嘆口氣慢慢走去,穿過鐵質的山門,眼前已是一片十數步的院子,院子盡頭是一個古舊小屋,牌匾寫著“真如庵”三字,字型倒是蒼勁有力。

屋門敞開著,這個位置尋常寺廟都會供四天王,然而真如庵供的是觀音。

李無聲也不計較這些,進了觀音殿,空間窄小,前後不過幾步,卻空無一人,只有牆上掛著一個觀音彩像。

雙手合十,朝觀音畫像瞻仰致禮,然後朝後走去。

到了主院發現也就十幾步,左側的兩層小樓是庵房和齋堂,上面掛著清規的黑板,右側的兩間平房則是財務室和藏經室。

順著山路前進,轉了個小彎來到正殿,牌匾上寫著“西方三聖殿”,說是殿,也是不到四五十平方的屋子。

三聖佛像是水泥的,也都很小,不到兩米高,前面放著蒲團勉強可以頂禮瞻仰,李無聲拜完後不由嘆息,這裡條件確實簡陋。

左右看看沒人,便繼續走下去。

最後一小段是十幾層的臺階,李無聲順著臺階向上走,來到地藏殿,更是哭笑不得。

所謂地藏像,就是個不到50公分高的銅像。

李無聲就納悶了,這庵也算五臟俱全吧,香爐也都有啊,但就是沒有遊客來敬香。

果然地段決定一切啊。相比山上那些大廟,這裡的位置確實偏得可憐了。幽靜是幽靜,也帶來了貧窮啊。

然而,李無聲繞到地藏像後方突然有些怔住。

牆上張貼著一幅年輕尼姑的畫像:身穿淺色海清,頭戴尼姑帽,兩眼赤紅有神,淡淡微笑。

看到畫像下方的牌位後,李無聲認出這就是前不久圓寂的無之法師,沒想到這位師父竟然如此年輕,神貌更是耀眼奪目。

李無聲覺著這位無之法師真可惜出家了,因為光從畫裡來看,可謂絕世美人。

繼續前進,再往前走就來到後院,可算見到活人。

一個約莫四十歲的住持尼姑帶著兩個小尼姑在院子裡修剪花草,年輕的一個二十歲左右戴個眼鏡,一個十五六的樣子。

再前面是條幽靜的小路通往密林深處,路口立了個“太虛園”的牌子,路卻被幾個木柵欄封住了。

李無聲很無語。

難道太虛園是什麼禁地?

就在這時,李無聲的腦海中閃過一副景象。

一片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