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在前廳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暢談了許久,二人皆是一個勁地誇讚李建國才思敏捷,聰慧過人,讓李建國感到格外尷尬。
“父親,自從皇上命戶部接管了蕭禹的產業之後,那幾處店鋪的生意略顯蕭條,已經快要關門大吉了。”李建國連忙轉開話題,也是不想繼續這麼尷尬下去。
聽了李建國所言,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的注意力也是轉移過去。房玄齡率先開口道:“此事我也是略有耳聞,怎麼,皇上讓你替他出謀劃策嗎?”
“嗯,我之前進宮向皇上回稟巡防營交接一事之時,皇上與我提及此事,想讓我想個辦法。”李建國點了點頭。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對視了一眼,二人皆是無奈地搖了搖頭,“此事我們可幫不了你半點忙,我和長孫大人在朝為官多年,對於經商一事毫無經驗,所以此事只能靠你自己了。”
李建國早已猜到房玄齡會這麼說,倒沒表現出什麼絲毫的失望,“父親放心,辦法我已經想到了,只是在此之前,我有個問題想問一下您。”
“哦?你說說看。”房玄齡並沒有絲毫驚訝的神情,對於李建國的能力,他再清楚不過了,所以這麼短時間就能想出應對之策,對他而言根本算不得稀奇。
倒是坐在一旁的長孫無忌用著異樣的眼神看著李建國,他沒想到李建國對於經商還有著一些手段,當下也是對李建國更加欽佩。
李建國神情顯得極為平靜,說道:“父親,你知道對對子嗎?”
“對對子?何意?”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皆是一臉茫然,顯然對這個新詞並不瞭解。
李建國看在眼裡,也是明白了一切。看來,唐朝的時候還不流行對對子。
“也罷,先給他們上一課吧!”李建國暗自嘀咕了一句,繼而看向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開口解釋道:“對對子本是閒暇之餘用於消遣作樂的,是文人墨客展示才學的一種方式。對對子分為上聯與下聯,一般為出上聯,需寫出下聯,上下聯要求對仗工整,需上下貫通,語意關聯。”
李建國說完,房玄齡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似乎是對聯吧?”
“對,就是對聯!”李建國大叫了一聲。
“對聯我自然是知曉,元正之時,家家戶戶都是需要貼對聯,迎接新的一年。”
房玄齡口中所指的元正之日乃是李建國所熟知的春節,是為正月初一。李建國也是沒有想到自唐朝開始,就已經有貼春聯的習俗。如此倒也不需要李建國多費唇舌去解釋了。
“李大人,這對聯與你剛剛所講的應對之策又有何關聯?”長孫無忌突然問道,房玄齡此時也是盯著李建國,顯然也是同樣的意思。
“我打算在這幾處店鋪設定一副對聯,當然了,只出上聯,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客人前來。”李建國解釋道。
房玄齡一聽也是來了興趣,“此舉倒是有意思,有點別出心裁啊。只是這麼一來,你出的對聯可不能太過簡單,太過隨意了。”
李建國點了點頭,“這是自然,對聯我已經想好了,打算明日呈報皇上。”
“哦?這麼快,看來李大人是早有準備了,不知可否讓我們先開開眼界呢?”長孫無忌笑著說道。
“這是自然,正好我也想看看長孫大人和父親能否對出我這個對子。”李建國自信滿滿,顯然對自己的對子很有信心。
“那就請李大人賜教了。”長孫無忌拱手笑道,房玄齡也是看著李建國,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那我就獻醜了。”李建國走進房玄齡的書房,取出紙墨,執筆寫下了上聯。李建國拿著寫好的上聯來到前廳,將上聯交給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接過,乍眼看過,便是大驚,高呼一聲:“妙,妙啊,此上聯堪稱絕對!”
長孫無忌接過上聯,看過後也是眉頭一挑,“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妙哉,此上聯乃是拆字法,而且意境獨特,確實頗為棘手。”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苦思許久,仍是無果。長孫無忌有點尷尬地笑了笑,說道:“李大人,此上聯著實有些難度,想來李大人應該是有著下聯吧,不知可否讓我一觀?”
李建國接過上聯,搖了搖頭,“此時還不行,沒想到父親和長孫大人都無法想出下聯,那看來此上聯作為交給皇上的答覆是再合適不過了。”
聽聞此言,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對視了一眼,皆是無奈地搖了搖頭,也就不再繼續追問下去。
“父親,孩兒還有點事就先回房了。”李建國對著房玄齡雙手作揖,躬身說道。
房玄齡也是沒有反對,點了點頭。李建國也是轉向長孫無忌,躬身說道:“長孫大人,在下先失陪了。”
長孫無忌也是連忙起身還禮,“李大人有事就先忙吧。”
李建國說完也是走出大廳,留下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二人。長孫無忌看著門口的方向,偏過頭對著房玄齡說道:“房大人,你這義子可是了不得啊。讓人永遠都猜不透,他就像個謎一樣。”
“呵呵,長孫大人,莫說是你,就是老夫我都猜不透他。他這年紀與才學真是令老夫汗顏吶。”房玄齡老臉一紅,不好意思地說道。
“唉,有此等人才真乃是我大唐之福啊!”長孫無忌感慨了一句。
李建國回到房間後,一股腦地直接撲到了床上。回想起今天發生的種種事,李建國也是感觸頗深。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此對聯乃是清朝的絕對,你們又怎麼可能答得出來呢?”李建國暗自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只是光靠這一副對聯顯然不夠啊,還是需要多想出幾個絕對,以保萬無一失。”
李建國躺在床上想了許久,對於他一個現代人來說,自然是不存在任何困難,信手拈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