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五章 炮擊南漢山城

朝鮮,隨著北方二道的「反正」,朝廷的處境變得更加糟糕。

先不提各地因為強制徵兵而揭竿而起的平民百姓,駐紮在北方二道的夏軍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隨即開始集結,向南行軍。

夏軍的心動讓朝鮮上下再次感到恐懼,黃海道的朝鮮官軍有心想要阻止,但他們被駐紮此地的夏軍和揭竿而起的朝鮮百姓群起而攻,不僅抽不開身去應對北方而來的敵人,反而被打得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親自率軍南下的第一鎮代總兵東方陽也一邊擬定檄文,命人在各地張貼,要求當地的朝鮮官府向夏軍投降,以此來減輕他們的罪責——若是在夏軍殺來之前主動投降的,對其之前的罪行既往不咎,可要是等夏軍打到面前了才投降,不好意思,你原來應該是什麼罪,就還是什麼罪。

在夏軍的強硬攻勢和檄文開道之下,朝鮮各地的官軍幾乎大多未戰先潰,主動開啟城門向夏軍投降——正如一個甲子前的那場壬辰戰爭的重演,只不過這一次是從北到南,發起進攻的也是他們曾經的宗主國夏朝。

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東方陽就率軍攻入了京畿道,高奏凱歌,朝著朝鮮首都漢城開去,朝鮮朝廷上下一片恐慌,開始為是要固守漢城,還是撤守南漢山城進行激烈辯論。

王妃金氏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六神無主,完全拿不定主意了,只能將軍政大權全部放手給她的舅舅和父親,而金佑明和金錫胄兩人的想法各有分歧。

金佑明不願就這樣輕易放棄首都漢城,他認為應該堅守漢城,依靠漢城大城抵抗夏軍的攻勢,這樣即便外城牆被夏軍攻破,他們也能夠依託城內複雜的地形與夏軍展開激烈巷戰,以此來減緩夏軍的攻勢。

而金錫胄主張撤守南漢山城,他認為南漢山城易守難攻,兩次胡亂滿清都無法攻克南漢山城,只能逼迫守軍投降,因此應該退守南漢山城,命全國各地的官軍勤王,擊退夏軍。

王妃金氏曾經一同退守過南漢山城,她對被清軍包圍得水洩不通的那種絕望感歷歷在目,雖然沒有明說出來,但她其實是不太願意退守南漢山城的。

但金錫胄被她任命為訓練都監的都提調,手握朝鮮最精銳的軍隊,他在朝中的話語權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他的堅決要求下,朝廷最終還是同意了金錫胄的想法,訓練都監護送著王室退守南漢山城——他們為了做好遭受長期圍困的準備,將漢城內的大量糧草也都一併運往山中。

金佑明雖然反對退守南漢山城,但在禁軍都一同撤往南漢山城的情況下,他也只好跟隨朝廷一併離開漢城。

武安十五年八月廿五,夏軍第一鎮兵臨漢城城下,在朝鮮禁軍撤入南漢山城後,漢城內剩餘的守軍失去了約束,也都自顧自的逃命去了,因此夏軍看見的是一座城門大開,毫不設防的城池。

東方陽並沒有急著入城,他雖然蔑視朝鮮人的羸弱,但為了謹慎起見還是派出先鋒入城查探,待先鋒確定城內安全後,他才率領大軍入城。

不過,在夏軍入城後,他們居然遭到了城內朝鮮百姓的夾道歡迎,百姓們幾乎可以用簞食壺漿,喜迎王師來形容,他們並不懼怕夏軍,紛紛從各自的家中走出來,在街道兩邊歡呼迎接夏軍入城。

東方陽看著這一幕,他雖然知道朝鮮各地的百姓因為朝廷的強制徵兵和北方二道釋出的「清君側」的號召紛紛揭竿而起,卻沒想到連漢城,這座朝鮮首都裡的百姓也都會如此歡迎夏軍。

這讓他不得不感慨朝鮮王朝真是喪盡了人心,連首都平民都反對他們的統治,歡迎敵人,這樣的國家又有什麼繼續延續下去的必要呢?

隨後,夏軍全體入城,控制了整個漢城,並從漢城百姓口中得知朝鮮小

朝廷都逃往了南漢山城——這也算是朝鮮君臣的傳統藝能了,遇事不決退守南漢山城,或者直接跑到北方宗主國的國境內避難。

可現在他們最忠誠的宗主國大明早已滅亡了數十年,他們就算想逃也沒地方逃,就只能退守南漢山城了不是。

此外,東方陽還從沒有跟隨撤離的小吏口中得知,西人黨***宋時烈不願跟隨朝廷撤離漢城,他也不願接受成為亡國奴的現實,已在夏軍入城之前在家中自縊身亡。

除了宋時烈外,一同自縊的還有數人,但這些人中的***並不多,在國家危亡之際,反倒是那些身份低微的官員選擇與朝廷一同赴死,這說出去實在有些讓人覺得諷刺。

夏軍在佔領漢城後並沒有著急攻打南漢山城,而是不慌不忙的封鎖了通往南漢山的道路,啟用那些沒有逃跑的小吏作為輔佐,致力於恢復漢城的秩序。

數日後,夏軍才終於進軍南漢山,在南漢山城外構築一道連綿數里的圍城營地,將整座山城包圍得水洩不通,並在南漢山對面的山上構築炮兵陣地,能夠直接打擊到南漢山城內部。

夏軍的動作沒有被刻意隱藏,因而南漢山城內的朝鮮守軍迅速發現了夏軍的動作,並第一時間彙報給了都提調金錫胄。

金錫胄聞訊匆忙走到城牆邊,他朝著對面的山上遠遠眺望,依稀能夠看見山上軍旗晃動,一顆顆樹木被砍伐倒下,夏軍隨即將那一門門沉重的火炮架設在被清理出來的空地上。

他的目光又順著山勢投向底下,南漢山周圍是連綿數里的夏軍營盤,那一朵朵白色的營帳點點綴在山腳之下,為了防止守軍出擊火攻,靠近營盤的樹木也都被砍伐一空。

夏軍的營盤似乎並不擔心會被朝鮮官軍直接從山上發起炮擊,其營盤直接就在火炮的射程範圍之內——但遺憾的是,南漢山城並沒有配備城防火炮,軍隊裝備的鳥銃顯然打不到山腳下。

說起來,在癸巳胡亂過後,朝中本來是有大臣吸取了教訓,提議在南漢山城內部署城防火炮,防止下一次退守南漢山城後遇到無炮可守的尷尬地步。

但孝宗大王直接否決了大臣的提議,他認為有宗主國的軍隊在朝鮮部署,就完全不用擔心會再被敵人逼得不得不退守南漢山城,他的這番言論在當時還獲得了許多大臣的同意,畢竟當時還是楚軍的夏軍戰鬥力有目共睹,讓朝鮮君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可誰能想到,十幾年後的今天,他們再次被敵人逼得不得不退守南漢山城,而逼迫他們退守至此的,不是他們當時的大敵滿清,而是他們曾經賴以信任的宗主國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