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六十章 會師

十月廿三,兩支夏軍在大遼河西岸的沙嶺堡會師。

會師之日,大遼河西岸軍旗招展,兩軍將士都是曾經在山西作戰過的袍澤,在見面後都尋找起自己認識的好友,拉著對方述說自己的關切,那些沒有找到好友,從別人口中得知對方戰死訊息的人則是面露悲慼,為好友的離世感到悲傷。

底下的將士如此,蘇辭和蘇定遠這對錶兄弟同樣也不能避免,他們二人在蘇家軍入浙江作戰後就沒有見面的機會,一直到現在三四年過去了,時隔多年,他們終於能夠再次見面。

一見面,蘇辭就給了蘇定遠一個熱情的擁抱,兩人鬆開後,他扶著蘇定遠的雙臂,噓寒問暖,述說著這幾年來對在外征戰的表兄的擔憂。

一番噓寒問暖後,兩人便開始步入正題,進入沙嶺堡內,召集眾將召開軍事會議,討論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會議開始前,蘇定遠先是向眾人介紹了趙良棟和王進寶這兩位新來的,馬信在南京的時候就和其他人混熟了,因此並不需要介紹。

隨後,在蘇定遠的授意下,趙良棟站起身來,向眾人說明他們掌握的清軍情報和盛京地方的漢人義軍的動向。

「韃酋於十月十七日下達了徵兵命令,要求旗人每戶出一名壯丁參戰,北邊的各個女真部落也將提供戰兵,極北之地的一支名為索倫部的三千戰兵已經抵達開原,並屠殺了開原附近活動的一支義軍。

除此之外,***所謂的上三旗已經在瀋陽集結完畢,鑲柏旗在遼西被淮國公殲滅,鑲虹旗也只剩下少量殘兵,剩餘三旗並未在瀋陽集結,皆被部署於遼陽,防備我軍北上,漢軍旗也盡數雲集瀋陽府,即日就可出征。

***恐懼我軍多過於防備義軍,原本奉命鎮壓義軍的漢軍旗向瀋陽集結後,各路義軍得以喘息,但他們基本都躲進深山老林之中,對於戰局起不到什麼影響。」

趙良棟說完後,蘇定遠示意他坐下,隨後自己站起身來,道:「第一鎮與第三鎮都換裝了新式的二式步槍,我軍火力兇猛,即便是在平原上與敵作戰也絲毫不懼,只不過我軍缺少騎兵,若是在遼河平原與騎兵眾多的清軍交戰,對於我軍而言很是不利。」

「遼東督師所言不錯。」蘇辭說道,因為是談論公事,所以他也就直接稱呼蘇定遠的官職了。

「我軍火力兇猛,火炮眾多。」蘇辭繼續說道:「將敵人圍困於城池之中,打一個殲滅戰才是最好的選擇。」

蘇定遠點了點頭,隨即對眾將說道:「各位有什麼建議都可以暢所欲言。」

他話音落下,趙良棟就先一步抱拳說道:「二位督師,末將倒是有一個拙見。」

「講。」蘇定遠說道。

「末將認同剛剛淮國公所提的想法,末將認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制定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趙良棟說道:「***主力還在瀋陽集結中,短期內是無法南下的,我軍可以即日起北上,先***一步圍困遼陽,做出圍攻的姿態,讓***主力不得不南下救援。等***主力南下後,我軍就能夠在遼陽城外與敵軍決戰。

只要遼陽被圍困一天,***就必須要堅持來援救,不然以韃酋現在在國內的威望,他若是再背上見死不救的名聲,各旗各女真部落很有可能會拒絕聽令,分崩離析。」

蘇定遠和蘇辭二人相互對視一眼,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但他們並沒有馬上做出回應,而是示意其他部將繼續表達,王進寶見趙良棟一上來就出了風頭,他也跟著站了出來,說道:「二位督師,末將認為,***騎兵眾多,即便是我軍在遼陽城外迎敵,僅靠火器兵恐怕也很難擋住***騎兵的衝鋒,末將仍然提議於戰鬥中使用車陣,以車陣作為掩體,一是防禦***的箭矢,二是阻擋***騎兵的進攻,一舉兩得。」

見王進寶還想著他的車營,蘇定遠有些哭笑不得,但他不得不承認,王進寶所說的的確有道理,若是有戰車的掩護,未來的戰鬥中夏軍將士的傷亡的確能夠減少。

有了趙良棟和王進寶二人的進言,其餘人也都跟著暢所欲言,等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意見後,蘇定遠和蘇辭二人交換了一下意見,便決定採納趙良棟的建議,直接北上攻打遼陽,圍點打援。

還有放在海城的打造好的戰車,也都將一併帶上。

決定了接下來的計劃後,夏軍沒有繼續停留在沙嶺堡,而是東進前往海城,並於第二天抵達海城,在到了海城後,大軍帶上存放在城中的戰車和火炮,浩浩蕩蕩地開往遼陽。

夏軍的動向很快就被一直遊蕩在遼河平原上清軍斥候彙報到了朝廷,清廷雖然不清楚夏軍的意圖所在,但見對方北上,不敢怠慢,順治帝連忙召見安郡王,命嶽樂儘快清點城外集結的大軍,準備開拔。

十月廿六,清帝正式下旨,宣佈御駕親征,年輕的順治皇帝沒有穿上他父親太宗文皇帝留下來的甲冑,而是身著為他量身定做的精良盔甲,在上三旗與漢軍各旗的護衛下緩緩離開盛京。

從盛京通往遼陽,大軍最快的行軍速度也要三天以上,而且清軍是在夏軍開拔的兩天後才動身,等清軍出征時,夏軍已經距離遼陽只有一天的路程了。

眼見夏軍朝遼陽撲來,遼陽守軍不敢怠慢,如臨大敵,一邊緊急砍伐城外樹木打造守城器械,一邊動員城中旗人協助守城,遼西與遼東半島上滿人的慘狀深深刺激到了所有的滿人,他們不願在漢人的刀鋒下如豬狗般被屠戮,因而積極響應朝廷,走上城頭。

十月廿七,夏軍兵臨遼陽城下,隨即將該城包圍得水洩不通。

遼陽曆來是明朝在山海關外的經濟、政治、軍事中心,後金攻佔此城後又短暫為都,因此遼陽城規模極大,又是包磚城牆,在太子河對岸又有一座完好的東京城,夏軍因此不得不分出部分兵馬,越過太子河圍困東京城,防止兩城之間的清軍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