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軍墾城的路上,兩個人談論了一路這些天的感受。
楊革勇感慨:“雨澤,為啥這些天這麼累,我卻非常滿足呢?”
葉雨澤笑笑:“這可能就是做好事的原因吧?比你喝酒泡妞有成就感。”
楊革勇點點頭:“好像真是這樣,要不我們先不回去,去十七師看看吧?”
葉雨澤想了一下點點頭,其實他對這個號稱號稱北疆南部第一師的兄弟單位也很好奇。
這個師可是有著輝煌的歷史,自己的老師團跟人家可沒有可比性,畢竟他們是六幾年才新建的。
十七師始建於土地革命時期,其前身是紅六軍團,先後被稱為中國工農紅軍湘東南獨立第一師、紅八軍。
抗日戰爭時期,改稱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後又歷經南下支隊、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中原軍區二縱隊三五九旅等稱謂。
解放戰爭時期,三五九旅隸屬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建制,1949年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
1949年11月,步兵第五師進駐XJ阿克蘇、和田17個地縣防區。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6月整編為XJ軍區農業建設第十七師,1954年10月隸屬XJ生產建設兵團建制。
2013年1月16日,更名為XJ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七師。
他們的駐地為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部,北起天山南麓,南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東臨SY縣,西抵KP縣。
氣候氣候條件跟十六師一樣,屬暖溫帶極端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發量很大。
這樣的地方自然也缺水,但是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被稱為兵團第一師的?
一路開車過去,最顯眼的就是大片的棉田,懂的都懂,北疆的長絨棉是世界聞名的。
只是此刻,在烈日的照射下,已經成型的棉樹,卻萎靡不振,連葉子都捲了起來。
這邊的機械化程度很高,連採摘棉花都實現了機械化。
但是缺水這件事兒,就算你再發達,又有什麼辦法呢?
看著戰士們一個個唉聲嘆氣的坐在棉田邊上,葉雨澤心情瞬間不美麗了,兵團太大了,北疆太大了,他真的沒有那麼大的能力。
一直到傍晚,兩個人覺得餓了的時候,發覺車子已經開到了一個很荒蕪的地方。
這裡靠近塔克拉瑪干北端,雖然十七師已經開墾了大量的土地,但還是有無數的戈壁灘沒辦法利用起來,缺水啊!
如今十七師光棉田面積就有200畝,但這也只是佔了十七師領土的一部分,可見土地的利用率並不高。
又開了一段,發現了一個連隊,兵團的連隊跟當地的村子區別還是很大的,一眼就能認出來。
一個老漢趕著羊群從遠處走了過來,這裡的羊群自然沒辦法跟北部相比,那邊的草場要茂盛的多。
看看他們,老漢停下來打了個招呼,聽說他們找地方吃飯,大方的一揮手:
“都是自己人,找什麼餐館?來家裡吃!”
兩個人也沒客氣,都是戰友,吃頓飯又不算什麼?
老漢家裡四口人,老兩口加上兒子兒媳。楊革勇從車上拿下來幾瓶大高粱,老漢樂的嘴都合不上了。
“哈哈,你們是軍墾城的啊?這酒只聽說過,卻沒有嘗過,沾光了。”
飯菜不復雜,羊肉燉土豆,饅頭,還有一鍋玉米麵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