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範睢用一道“遠交近攻”的建議,結束了秦國徒勞無功的累年大戰,讓秦國真正地從霸中原轉向了一統天下的道路。
這一次,範睢有用一道“攻周放趙”的建議,將秦國送上了野蠻擴張的道路。
只是這次,卻是不知前路如何了。
當然,這些並不是王齕現下所要考慮的。既然王命和朝臣們都已經決定攻周放趙,身為秦國的大將,王齕也只能暫熄復仇的怒火,帶著秦國過半的精銳部隊前往周王畿之地,執行王上的命令。
明天,大軍就要出山而戰了。
一旦戰鬥打響,那麼秦軍的意圖將再不成秘密,所有的想法都會毫無保留地暴露在天下人,尤其是現在的趙王趙括的面前。
王齕不允許自己在此時出現任何的差錯!
細細地檢視起輿圖,趙國上黨郡方向,自己安排了新晉的優秀將領,蒙驁帶領著五萬大軍,堵住了可能來援的趙軍。
想起蒙驁,王齕不由得心中一動。
顯然,蒙驁便是王齕給自己挑選的接班人。
說來也是天佑大秦,在白起和司馬錯將軍,還有白起將軍挑選的接班人贏摎將軍接連都折損在趙括手中後,原以為秦軍之中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甚至王齕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哪怕七老八十,也勢必要培養出一個接班人,才能退居幕後。
卻不想,這接班人來得如此的容易。
這次的大戰,王齕顯然也是有意地將蒙驁派往了偏師之中。只要能夠擋住趙國可能的援軍,便是一件足以在秦軍中徹底立足的功勳。
可以說,王齕對於這位接班人也是用心良苦,獨擋一面的機會,可並不常有,尤其還是這樣危險不大,功勞不小的機會。
當然,即便是王齕判斷趙國的援軍不會太多,擋住趙軍的難度並不會太大,但到底能不能擋住趙軍,這份功勞能夠取得,卻還需要蒙驁自己去闖出來。
而為了給蒙驁拖底,在蒙驁的身後,也就是主力大軍的側後方向上,王齕又佈置了兩萬大軍,即便蒙驁擋不住趙軍,這兩萬大軍也足以應付一段時間了。
用七萬大軍給蒙驁陪練,王齕的手筆也不可謂不大。
自然,最好的結果,還是主力大軍能夠迅速地拿下週王畿,從而避免與趙軍的正面衝突。
為此,王齕又一次地檢視起了自己即將展開的進攻路線。
好了,沒有問題了!
這已經是最優的選擇了,十八萬大軍以雷霆之勢碾壓而去,或許要不了半月,周朝便將徹底地成為一個曾經的名詞。
深深地撥出一口濁氣,王齕終於小心地捲起案几上的輿圖,隨即緩步走向了帳外。
皎潔的月色之下,整個秦軍大營十數萬大軍駐紮之所在,卻是靜悄悄如同無人之境,只有來回巡邏著計程車卒整齊的腳步聲和著蛙叫與蟬鳴在這暮夏的季節裡,緩緩的吟唱著。
隨手握住了腰間的長劍,王齕大步地走出了中軍帳中。
儘管大軍已經休息,王齕也已經十分的疲累,但每晚的巡營卻依舊雷打不動。
這或許就是秦軍強悍如斯的原因之一吧!
夜更深了......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