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絕望的情緒還沒有來得及騰起,下一刻,包圍圈一角上突然亂了起來,一隊契丹騎兵矇頭蒙腦的衝入了戰圈。
潘鳳見機立刻靠了過去,在大同他已經待了不少年了,和契丹人打過不少的交道,契丹話他也能說上兩句,加上身上的將軍甲式樣特殊,他的勇力非常,日常衝殺這兩日見過的他的人不少,吼了兩聲,便順利的融入了這一隊契丹軍中,甚至反帶著他們衝散了包圍上來的一隊隋兵,救下來被困的部下。
戰場中央的兩方軍隊已經混做了一團,潘鳳躋身其中,前一刻還是一舉擊潰來敵,下一刻,就轉被人追殺,時時刻刻都能看見騎兵落馬,然後被飛馳的戰馬重重的踏過去。
沒有步兵軍團壓制的戰場,顯得分外慘烈,步調和節奏已經遠遠脫離了任何一方的控制。
當潘鳳帶著殘部撤回來的時候,口鼻帶血,身上臉上盡是紅黑色的血漬,分不清是他自己的還是從被他斬殺的敵人身上沾上的,他的部下們也是一樣人人帶傷,個個沾血,一隊隋軍重騎追在他們的身後,數百騎縱馬狂奔,緊緊咬著不放,看樣子是想要準備趁勢攻入周亞夫帥旗所在的中軍。
“亂我軍陣者,皆殺!”
周亞夫心如鐵石,文然不動,即便看著是心腹大將潘鳳狼狽而歸,被隋軍重騎追在身後,他也只是命令前方列陣的預備隊舉起手上的長弓。
潘鳳很瞭解大漢軍制,也很瞭解周亞夫治軍之嚴;他並不敢衝擊中軍,一見前軍就要射擊,立刻撥馬轉向,帶著所部殘兵從陣前橫過,縱然有十幾騎轉向失敗連人帶馬滾翻在地,卻也正好把身後的追兵暴露在了鋒矢之下。
箭發如雨,衝在最前的一隊隋軍重騎追兵瞬息間便灰飛煙滅。
多日的征戰,漢軍的傷亡也不在少數,潘鳳幾次領兵衝殺,他本來所屬的騎兵回來的已經不足一半,他原本可是帶了整整一個五千人的精騎戰隊,此時損傷了三千餘,對於大漢國也是一個不算小的損傷,更何況此時的這一支軍中。
討伐隋軍的百多萬漢軍中,精銳騎軍也是隻有十分之一,加上那些普通的騎軍也不會超過三十萬,這可是百分之一的損傷,還都是精銳!
周亞夫的中軍大帳也只剩最後一支作預備隊的五千精騎沒有動用了,不過此時他們都是下馬列陣,就跟護衛的步軍一樣,用長弓退了好幾支衝到近前的隋軍精騎。
周亞夫此時以自身餌,中軍大帳很是靠前,身邊看似只留下了萬餘步軍,吸引著一隊隊的隋軍以他目標。
不過隋軍精騎在他的步軍箭陣前吃了兩次虧之後,便果斷改向了兩翼的漢軍,只留下一支三千餘人的騎軍在陣前徘徊,牽制周亞夫的中軍,這三千餘的精銳隋軍重騎此時只在箭陣之外遊弋,很是謹慎,想來剛才若不是潘鳳的回撤讓隋騎看到了機會,方才應該不會有人貿貿然直衝向周亞夫的中軍戰陣。
此時開戰已經半個多月了,自十日前,作為大同重鎮副將的周亞夫就奉命南下,撥大同守衛軍團十萬南下和衛青夾擊雁門關!
只是在應縣就被阻住了去路,隋人竟然派出了一支三萬餘人的精騎阻擋住了周亞夫的大軍!
周亞夫只有兩萬騎,隋人仗著騎兵多,開戰前就派出了幾支偏師,妄圖繞漢軍背後,不過給周亞夫立即派出的佔據戰場外幾處戰略要點的契丹騎軍給阻截在西南方。
契丹軍是周亞夫去叫喚的盟友,大同漢軍守軍並不多,這些年來大同也沒有多少戰事,又加上中原會戰開啟之後,漢室一步步的讓各重鎮的軍團南下援助,大同也只是剩下了十萬的守軍了!
這一次,漢軍中邀請來了兩萬的契丹騎軍,大同只撥出了五萬的守軍,其餘的三萬就是沿途各郡縣的守備軍了!
大同五萬的守軍中,只有一萬五的精銳騎軍,契丹的騎軍都被周亞夫分派沿途守衛,所以遇到隋軍的三萬精騎阻攔,周亞夫才不能一舉突破!
被隋軍阻路,他就只能在應縣和隋軍開展了小會戰,至於派遣騎軍南下繞後,隋軍背後誰知道是什麼情況,此時他不能冒險!
漢軍的總體實力不如隋軍,不容他冒險!
開戰後,隋軍每日都要委派了千人騎軍隊,試圖直接繞向周亞夫的背後!
不過應縣地處桑乾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東南部恆山山脈,是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山勢陡峭,只要佔領幾個關鍵點,隋軍就根本不可能攀爬進入;而西部則是河流,此時隋軍也沒有水軍,佔據了渡口焚燒了漁船之後,隋軍也只能望河興嘆!
大軍在應縣城中,大營立於城外,溺戰十餘日之後,雙方損傷都不小,但是周亞夫卻是越來越憂慮,隋軍的損傷已經過萬,但是戰軍數量卻絲毫不見減少,自己這方卻是越戰越少,要不然潘鳳今日也不會被圍困了!
要不是自己立即調動契丹騎軍去救援,潘鳳今日可能就折在隋軍之中了!
潘鳳此時已順利的撤到了後方,包紮好了傷口,留下出戰計程車兵休整,自己換了一匹馬後,立刻到了周亞夫身邊,雖然天色已經是午後了,但是戰火如荼,等回過氣來,他還得再領兵衝鋒。
潘鳳在大纛下遠觀戰場,無論左翼右翼,攻守之間還算是井然有序,只有中軍這邊,打成了一團漿糊,周亞夫統軍作戰,一貫講究陣法謹嚴,可當麾下軍隊的主力由步卒換成了騎兵,卻變得紛亂不堪。
這不是周亞夫不想用步軍,而是步軍面對著隋軍的輕重騎兵軍團和合擊,實在是擋不住,步軍槍陣能擋得住重騎兵突襲,但是卻擋不住輕騎兵的騎射,刀盾兵能擋得住輕騎兵的騎射,卻擋不住重騎兵的突襲!
周亞夫屬下的漢軍兵團,都能算得上是精銳銳,裝備齊全,可是數量太少了,臨時徵召的那三萬地方軍還在整訓輪戰,固然還有契丹人援助的兩萬戰騎,可是這批契丹人指揮起來卻是阻手阻腳,要不是潘鳳和一眾漢軍將校在前面的奮戰,加上週亞夫統御兵法厲害,漢軍應該早就退敗的,不過現在也是危險了,中軍沒有後退,但是右翼的陣線卻是退後太多了,隋軍每一次攻擊,離著右翼的漢軍大旗已經越來越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