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己能做很多的事情。
朱靖垣坐在御案前翻看自己的筆記和圖紙。
很多東西,腦子裡面的記憶已經模糊了,現在要重新查閱,恢復和強化記憶。
同時從自己的筆記中和圖紙中,找到適合當前技術水平的發明和設計。
大明的計算機水平已經跑步到了前世六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那自己再努力一下,再用十年的時間,推到前世八十年代的水平,也不算是難事吧。
在原本的歷史上,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已經是微處理器的時代了。
快閃記憶體顆粒也已經出現了,記憶體也達到了16MB級別。
最早的獨立顯示卡也出現了。
早期個人電腦和遊戲機到此就基本成型了。
自己照著這個方向引導,提前規避掉一些不必要的坑,再大力出奇跡一下,說不定能還能實現的更快一些。
在原本的歷史上,二戰之後的科技中心是美利堅,是一個商業化的國家。
很多技術升級都是商業公司推動或者實現的。
這其中就有很多的妥協和浪費。
現在大明是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的,技術水平也是世界領先。
再加上自己指引正確的方向,技術升級更快也正常。
就算是不足以在市場上普及,但專供研究機構以及自己使用,應該是沒問題的。
實際上,這也是符合自己的設想的。
在向全民普及之前,就儘可能的把技術規格向上提。
使用者數量越少的時候,跨越式升級遇到的阻礙越小,揹負的歷史包袱也越小。
朱靖垣中午在文華殿吃了飯,下午兩點帶著秘書們去了工部。
司空和工部尚書以下,主要官員以及高階工匠們,一起在門口迎接皇帝駕臨。
行禮問好之後,一群人簇擁著朱靖垣進了提前準備的會議室。
讓所有人都坐下,朱靖垣拿著一本自己的筆記本,以及幾張被篩選出來的圖紙,開始一項一項的說明自己的設想,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要求。
首先是微處理器和大規模積體電路。
基礎是互補金氧半導體,也就是COMS晶片。
製造微米工藝級別的處理器,千萬字(20MB)以上專用的賬表晶片(記憶體)。
利用飛機升力原理的飛行磁頭硬碟,還有軟盤和光碟的技術方向。
然後擬定了一批計算機和顯示器相關的資料和設計標準。
其中包括典型的商用和個人計算機設計方案。
最後還幾種典型的快閃記憶體晶片的設計思路拿了出來,就看工匠們能不能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