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好奇地問岐伯:“嘿,老兄,咱們這看病把脈的學問,到底有啥講究啊?”
岐伯笑眯眯地回答:“嘿,黃帝大人,這學問可大了去了!咱們啊,最好挑清晨那會兒,天剛矇矇亮,陰氣還沒起床溜達,陽氣也沒急著散會,肚子還空著呢,經脈啊、絡脈啊都乖乖地待著,氣血不亂跑,這時候把脈,最能看出身體的小九九了。
咱們一邊摸著脈,感受它的跳動,一邊還得瞅瞅病人的眼神亮不亮,臉色好不好,就像偵探查案一樣,瞅瞅五臟六腑是不是都安分守己,身體是強壯還是虛弱。把這些線索綜合起來,生死大事,咱也能心裡有數了。
說到這脈啊,它就像是血液的小房子,房子長點,說明氣兒順;短了點,氣兒可能就有點小毛病了;跳得快,心裡可能煩著呢;粗大的話,病可能正往深了去;上面鼓脹,氣兒往上衝;下面鼓脹,肚子可能脹氣;跳著跳著停了會兒再跳,那是氣兒快不夠用了;細細的,氣兒就少;澀澀的,心可能正疼呢。還有啊,那脈要是像泉水湧一樣,突然來個大爆發,然後又軟綿綿地沒了力氣,跟琴絃斷了似的,那可得小心了,可能是大限將至啊。
再看這眼神和臉色,那可是身體氣色的直接反映。紅要紅得像白布包著硃砂,別紅得像豬肝;白要像鵝毛那麼純淨,別跟撒了鹽似的;青要青得像碧玉有光澤,別跟藍墨水似的;黃要像絲綢裹著雄黃,別黃得像黃土;黑要黑得發亮像黑漆,別跟地皮似的灰暗。這些顏色要是精微到快看不見了,嘿,那壽命可能也就不長了。眼神嘛,得能分清黑白長短,要是把長的看成短的,白的看成黑的,那就是精氣神兒快耗盡了。
五臟啊,就像是身體的守護神。裡面要是太滿,氣兒太沖,人就容易害怕,說話聲音都像在屋子裡悶著似的,那是溼氣太重了。說話有氣無力,半天才擠出一句,那是氣兒被奪走了。衣服不整,說話沒遮攔,不管親疏,那是神智不清了。倉庫指脾胃)不關門,那是門戶大開;水龍頭指小便)關不住,那是膀胱也失職了。守得住就活,守不住就懸了。
五臟強,身體就壯。頭啊,是精明之府,頭一歪,眼神迷離,那就是精神快沒了。背啊,是胸中的靠山,背駝了,肩膀也跟著垮,那就是靠山要倒了。腰是腎的家,腰轉不動了,腎也快累趴了。膝蓋是筋的根據地,走路彎著腰,那就是筋快沒勁了。骨頭啊,是髓的倉庫,站不久,走兩步就晃悠,那就是骨頭快散架了。所以啊,哪兒都得強,強則生,弱則危,咱們得好好護著!”
岐伯老師說:要是誰的生活作息跟四季變化對著幹,體內能量多了就容易“精”力過剩,少了呢,就跟被“消”化了一樣,沒勁。身體反應太過了,不足時就顯得更沒“精”神;反應不足時,有餘又成了消耗過度的樣子。要是陰陽倆哥們兒不搭調,那病就叫“關格”,聽著就讓人頭疼。
黃帝陛下好奇了,問:“這脈象隨著四季咋動啊?咋知道病在哪兒?會變啥樣?啥時候跑身體裡去了?啥時候又溜外面去了?這五大難題,給咱詳細說說唄?”
岐伯老師笑眯眯地說:“好嘞,咱這就聊聊這脈象與大自然運轉的大秘密。你看這萬物生長,六合之內,天地怎麼變,陰陽就怎麼應和。春天暖洋洋,夏天熱烘烘,秋天涼颼颼,冬天怒號的風那是真冷啊!這四季一換,脈象也跟著上下起伏,春天像圓規畫圓那麼規矩,夏天像尺子量那麼直,秋天平衡得跟秤砣似的,冬天則穩重如權杖。到了冬至後四十五天,陽氣悄悄往上升,陰氣悄悄往下降;夏至後也是同理,不過換過來玩。陰陽倆兄弟有它們的時刻表,跟脈象約好了似的,要是它們沒按約定來,嘿,咱們一看脈象就知道咋回事了,甚至能算出病啥時候能好,啥時候得注意啦!
這脈象啊,微妙得很,不得不仔細琢磨。琢磨它得有個章法,得從陰陽開始學起,然後順著五行生剋的道理走,再考慮到四季的變化,補啊瀉啊的都不能錯,得跟天地執行一個節奏,這樣才能掌握生死的奧秘。所以啊,聲音跟五音相通,顏色跟五行相配,脈象則直接反映陰陽平衡。
再給你們來點有趣的,身體上部能量多了就夢見飛,下部多了就夢見往下掉;吃撐了就夢見給人東西,餓極了就夢見找吃的;肝氣旺了就夢見發火,肺氣足了就……哎呀,不說你們也懂。陰氣重了就夢見被大水淹得怕怕的,陽氣盛了就夢見大火燒得旺旺的。要是陰陽都過旺,那就夢見打架鬥毆,血光四濺。心裡憋屈了就哭鼻子,身邊小蟲子多了就夢見聚眾開會,大蟲子多了就夢見打群架,毀天滅地似的。”
想象一下,春天的時候,你把脈就像在湖邊看魚悠遊,輕盈又自在;到了夏天,脈象就像在面板上輕輕滑動,跟夏日的微風一樣,溫柔又氾濫。記住哦,感受這脈象,要從頭到尾細細琢磨,這樣才能摸清門道。這就是把脈的六大秘籍之首兩招,是不是感覺有點像解謎遊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秋天呢,脈象就像小蟲子準備過冬,慢慢往面板深處躲;冬天則更深了,就像那些冬眠的蟲蟲,躲在最暖和的地方,連君子都選擇待在屋子裡不出門了。這告訴我們,透過脈象能感知身體裡的四季變化,是不是很神奇?
現在,咱們來點乾貨。如果摸到脈搏又硬又長,就像頑固的石頭,那可得小心了,可能是舌頭打結說不出話的前兆。要是脈象軟綿綿的,像散了架,那可能是身體在自我調整,別擔心。
再來說說五臟的脈象吧。肺脈硬長,可能是吐血的前兆;軟散的話,可能是汗如雨下,而且停不下來哦,記得備好紙巾!肝脈硬長,臉色卻不青,那可能是摔了跤或者被啥撞了,血都淤在肋下,喘氣都費勁;軟散且臉色好,那就要防著喝水太多,變成“水牛”啦!
胃脈硬長還臉色紅,小心腿骨受傷;軟散的話,可能是吃多了不消化,肚子抗議呢。脾脈硬長臉色黃,感覺氣不夠用;軟散又沒光澤,腳丫子可能會腫成“小麵包”。腎脈硬長還黃中帶紅,腰桿子可能不保;軟散的話,就是缺血訊號,得趕緊補血啦!
黃帝好奇地問岐伯大夫:“嘿,老岐,如果診脈時摸到心脈跳得特別急,這是啥病兆?症狀啥樣?”
岐伯捋了捋鬍子,一本正經地說:“這病啊,名叫‘心疝’,小肚子那塊兒準能摸到鼓包。”
黃帝一聽,更來勁了:“喲,這麼神奇?你咋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