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痺論篇第四十三

黃帝又發問了,這次他好奇的是:“嘿,岐伯兄,你說說這痺症到底是咋來的呢?是不是挺讓人頭疼的?”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個好話題,便笑眯眯地解釋道:“黃帝啊,這痺症啊,說白了就是風寒溼這三種壞小子,它們不請自來,手拉手,肩並肩,一塊兒作妖,就成了痺症。你想啊,這風啊,它最擅長的就是跑來跑去,所以風氣要是佔了上風,那就是行痺,讓人全身關節像遊走的小蟲咬一樣,疼得你摸不著北。”

黃帝一聽,樂了:“喲,這還挺形象的嘛!那寒氣呢?”岐伯接著說:“寒氣這傢伙,冷得能凍人骨髓,它要是逞強,就成了痛痺。那感覺,就像是冬天直接把冰塊貼你骨頭上,凍得你直哆嗦,疼起來簡直是刻骨銘心啊!”

黃帝點頭表示贊同,又追問:“那溼氣呢?聽起來也不簡單。”岐伯笑得更深了:“溼氣嘛,它黏糊糊的,就像夏天的梅雨季,到處溼漉漉的。溼氣重的人得了痺症,那就是著痺,感覺身體像被厚重的溼布裹住,動彈不得,沉重又難受。”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突然話鋒一轉:“嘿,岐伯兄,你剛才說痺症有五種,除了這三種,還有哪兩種呢?說來聽聽。”岐伯不緊不慢地說:“黃帝啊,這痺症確實不止三種,它還跟季節有關呢。比如說,你要是在冬天不幸遇上這三氣雜至,那就是骨痺了,骨頭縫裡都透著寒氣,疼起來讓人懷疑人生。”

“那春天呢?”黃帝好奇地問。岐伯答道:“春天萬物復甦,但也是肝氣生髮的季節,這時候如果遇上風寒溼,就容易得筋痺。筋脈拘攣,伸展不開,就像剛睡醒的懶腰沒伸開,一整天都彆扭。”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這比喻有趣!那夏天呢?”岐伯接著說:“夏天熱啊,人體氣血都跑到體表來了,這時候如果中了風寒溼的招,那就是脈痺了。血脈不通,感覺就像是血管裡塞了車,血液流通不暢,整個人都懶洋洋的。”

黃帝若有所思:“那至陰和秋天呢?”岐伯解釋道:“至陰嘛,可以理解為陰氣最重的時候,比如晚上或者深秋初冬,這時候得的痺症就是肌痺,肌肉發緊發酸,像是被無形的手捏了一把。至於秋天,秋高氣爽,但秋風也涼,這時候得的痺症就是皮痺了,面板幹癢,像是被秋風吹裂了似的。”

黃帝又問:“哎,岐伯兄,你說咱們身體裡頭那五臟六腑,它們要是出了岔子,是啥在背後搗鬼呢?”岐伯捋了捋鬍子,笑眯眯地說:“黃帝啊,這五臟啊,它們可都不是孤軍奮戰,每個都有自個兒的‘鐵哥們兒’——就是那些經絡和穴位嘛。要是病了老不好,嘿,這病氣就悄悄溜進它們的好哥們兒家裡去了。”

咱們來想象一下,這五臟六腑啊,就像是五座豪華別墅,而經絡穴位呢,就是它們之間秘密相連的小徑和花園。一旦某座別墅比如腎)的保安免疫力)鬆懈了,小偷病邪)就趁機溜進來,先是在別墅外的花園比如骨)鬧騰一番,成了骨痺。要是主人身體)沒及時發現,小偷就在花園裡開起了派對,還邀請了更多狐朋狗友復感邪氣),這下可好,直接闖進了別墅大廳腎)!

先說這骨痺吧,想象一下你的骨頭成了“硬漢也怕疼”的代名詞。本來只是偶爾腰痠背痛,結果一不留神,寒風細雨一來,嘿,直接給腎來了個“貼面禮”,腎就鬱悶了:“我咋也躺槍了?”其實啊,這就是骨痺久治不愈,邪氣趁機入侵腎臟的結果。這時候,咱們得趕緊給腎來個“溫暖擁抱”,比如艾灸腎俞穴,就像給腎送了個暖寶寶,讓它暖洋洋的,自然就不容易受邪了。

再來說說筋痺,筋啊,就像是咱們身體的橡皮筋,得有彈性才好玩。可一旦橡皮筋老化僵硬,還遇上邪風邪氣,那就得小心肝了!為啥?因為肝主筋嘛,筋痺久了,邪氣就順藤摸瓜找到肝去了。這時候,咱們得給肝來個“柔化術”,除了適當運動拉伸,還可以試試按摩太沖穴,那可是肝經的“出氣筒”,按一按,肝氣順了,筋也就舒坦了。

脈痺呢,就是血脈不通暢,跟心臟這個“泵血大師”息息相關。血脈要是堵了,心臟就得加班加點,久而久之,心臟也累垮了。這時候,咱們得給心臟來個“減負計劃”,除了清淡飲食、適量運動,還可以試試內關穴按摩,內關內關,一按就關住了心臟的煩惱,血脈自然就通暢了。

肌痺,顧名思義,就是肌肉出了問題。肌肉是脾的“後花園”,脾主肌肉嘛。肌肉一疼一僵,脾也跟著遭殃。這時候,咱們得給脾來個“營養大餐”,多吃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再配合按摩足三里穴,那可是脾胃的“保健醫生”,按一按,脾胃強健,肌肉自然就有力了。

再說說皮痺,面板是肺的外衣,肺管呼吸,也管面板。面板一有風吹草動,比如干燥、瘙癢,那就是肺在喊救命了。皮痺久了,邪氣就直搗黃龍,進了肺裡。這時候,咱們得給肺來個“滋潤spa”,多喝水,多吃潤肺的食物,比如梨、百合,再配合拍打肺經,從雲門穴到中府穴,一路拍下來,肺就清爽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起這“凡痺”啊,它要是悄悄溜進了咱們的五臟六腑,那可真是得好好聊聊它的“串門”經歷了。咱們就把它當成一場五臟六腑的“奇遇記”,保證讓你聽得津津有味,還能學點健康小知識呢!

咱們說說這肺臟遇到的“不速之客”——肺痺。想象一下,你的肺寶寶突然覺得自己家被堵得滿滿當當,憋得慌,就開始“抗議”了:煩悶、滿胸的壓抑感,喘氣都費勁,還時不時想吐。這就像是霧霾天裡跑步,那叫一個難受!所以啊,朋友們,保護肺臟,遠離汙染,多做深呼吸,讓肺寶寶自由呼吸,才能遠離這“肺痺”的煩惱。

接下來,咱們的心臟也來湊熱鬧了,它得的是“心痺”。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心臟一旦“痺”了,血脈就不通了,心裡頭那個急啊,就像堵車時的你,煩躁得直想拍方向盤。結果呢,心臟下面就開始“咚咚咚”地敲鼓了,一股氣猛地衝上來,喘得跟拉風箱似的。喉嚨幹得像沙漠,還老愛打嗝,有時候氣一不順,嚇得自己直哆嗦。所以啊,保持心情愉悅,適量運動,讓心臟血管暢通無阻,才是正道。

再來說說肝臟,這傢伙要是“痺”了,晚上可就睡不好覺了,老做噩夢,一驚一乍的。而且啊,還特別能喝水,喝完就尿,感覺自己成了個水迴圈站。更奇怪的是,總覺得胸口有東西壓著,像是懷裡揣了個大石頭。朋友們,養肝護肝,少熬夜,少生氣,讓肝臟也享受一下寧靜的夜晚吧!

腎臟要是“痺”了,那就更有趣了,它會讓你感覺肚子老是脹鼓鼓的,走路的時候屁股都快成了你的第二個腳跟了,脊柱也直不起來,感覺頭都要頂到天花板了。這可不是開玩笑,腎主水液代謝,一旦出問題,全身都會受影響。所以啊,多吃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給腎臟加點油,讓它好好工作。

脾臟這位老兄要是“痺”了,那可就慘了,四肢無力,軟綿綿的,像是被抽走了筋骨。咳嗽起來還伴有嘔吐,吐出來的都是酸水,感覺整個身體都被堵住了。這就像是身體裡的交通大堵塞,需要疏通一下了。健脾和胃,多吃黃色食物,比如南瓜、小米,讓脾臟恢復活力,身體才能順暢起來。

還有啊,腸道也會得“痺”,這叫做腸痺。症狀嘛,就是老想喝水,但喝完又排不出來,肚子裡面還咕嚕咕嚕地響,像是在開音樂會。時不時還來個腹瀉,真是讓人頭疼。這時候啊,得注意飲食衛生,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促進腸道蠕動,讓腸道恢復健康。

最後說說胞痺,這個就比較私密了,說的是膀胱和子宮附近的問題。得了胞痺的人啊,一按小肚子就疼得要命,像是被熱水燙了一樣。小便也不順暢了,滴滴答答的,有時候還會流鼻涕,這可真是“內外兼修”啊!不過別擔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多排尿,注意個人衛生,胞痺也會繞道走的。

總的來說啊,這“凡痺”雖然聽起來挺嚇人的,但只要我們平時多注意保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就能有效預防。畢竟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說起這中醫裡的“陰氣”,簡直就是咱們身體裡的溫柔小秘書,得好好伺候著。你想啊,這陰氣要是安安靜靜地待著,咱們的精神頭兒就像被藏進了保險箱,穩穩當當,神清氣爽。可一旦它躁動起來,嘿,那就跟家裡來了熊孩子似的,到處搗亂,咱們的精氣神兒就得跟著遭殃,慢慢就耗沒了。

說到吃,咱們老祖宗有句話:“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這可不是嚇唬人,你想象一下,肚子就那麼大個地兒,你非得塞進去兩倍的食物,它不得抗議嘛!腸胃們就開始加班加點地工作,累得氣喘吁吁,時間一長,它們就罷工了,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脹,到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所以啊,吃飯得悠著點,七分飽,剛剛好,既享受了美食,又保護了腸胃,雙贏!

再來說說這“淫氣”,聽起來挺不正經的,其實它是中醫裡指的一種過度、不正常的氣息或情緒。比如,你老是大口喘氣,跟剛跑完馬拉松似的,那氣兒就不正了,時間一長,肺裡就像堵了車,各種“痺”啊這裡咱們可以理解為不通暢、小毛病)就聚在一起了。再比如,你整天憂心忡忡,心裡頭跟裝了塊大石頭似的,那心氣兒也就不順了,痺症也就悄悄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