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就跟他的醫學導師岐伯聊起了天,他笑眯眯地說:“老岐啊,咱們來聊聊這中醫裡的深奧學問吧!你說說,為啥在五行八卦、臟腑對應裡頭,少陰這傢伙非得跟腎扯上關係?還有啊,腎這傢伙為啥又成了水的老大?”

岐伯一聽,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鬚,慢悠悠地說:“陛下您這問題問得真有水平!腎啊,它在中醫裡可是個大佬,被尊稱為‘至陰’之髒。您想啊,‘至陰’這倆字,聽著就深不可測,對吧?它就像是個大水庫,專門負責存水、管水。而肺呢,則是‘太陰’,雖然也和水有關,但比起腎來,它更像是調節水汽的使者。至於少陰嘛,它可是冬天的脈搏,冷嗖嗖的,跟腎那沉穩內斂的性格不謀而合,所以說,少陰主腎,那是理所當然的。”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麼說來,腎還真是水界的扛把子啊!那它咋就能把水聚起來,還聚出問題來了呢?”

岐伯笑著解釋道:“陛下您有所不知,腎啊,它不僅是水庫,還是胃的守門員,咱們稱之為‘胃之關’。您想象一下,如果守門員不給力,球門大開,那水不得亂竄嘛!同樣的道理,如果腎這個‘關門’不利索了,水就會在體內滯留,找同類聚集,形成水溼。這些水溼啊,往上能跑到面板,往下也能滲到身體各處,結果就是咱們常說的‘浮腫’。這浮腫啊,其實就是水多了,身體在抗議呢!”

黃帝聽了,哈哈大笑:“老岐啊,你這解釋真是既生動又有趣!不過,咱們現代人可不愛聽這些晦澀難懂的理論,你得給我整點接地氣的,讓我好回去跟我的子民們分享。”

岐伯想了想,說:“好嘞,陛下您聽好了。咱們可以把腎想象成一個超級大的游泳池,每天都會有清水營養和水分)透過胃這個大門流進來,然後透過腎這個過濾器進行淨化。但如果這個過濾器出了故障,比如濾網堵了,或者水泵不工作了,那水就會在池子裡越積越多,最後漫出來,把游泳池周圍的草地面板)都給淹了。這就是咱們說的‘浮腫’現象。”

“至於治療嘛,”岐伯繼續說道,“那就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了。比如,如果是濾網堵了,咱們就得用些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草藥,比如丹參、紅花,它們就像是專業的清潔工,能幫忙把濾網裡的垃圾清理乾淨。如果是水泵不工作,那就得加點動力,比如黃芪、黨參這類補氣藥,它們就像是給水泵加油,讓水流動起來。”

“當然啦,”岐伯話鋒一轉,“這只是個簡單的比喻,實際治療還得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不過,為了讓陛下您的子民們更容易理解,我可以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日常保養方法。比如,多喝水但別過量,少吃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免得給腎增加負擔;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讓身體裡的水分良性迴圈;還有,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心情好了,氣血就順暢,身體自然就更健康了。”

黃帝問岐伯大神:“老岐啊,你說這世上的水啊,是不是都源自咱們的腎呢?”岐伯一聽,捋了捋他的長鬍子,慢悠悠地說:“陛下您問得好,腎啊,它就像是咱們身體的‘水庫’,溫柔又深沉,咱們叫它‘牝藏’就是女性的寶藏,用來形容腎的滋養和孕育功能)。您知道嗎?大地上的精華之氣,往上走,最後都匯聚到了腎這裡,然後轉化成咱們身體裡的寶貴水液。所以說,腎是‘至陰’之地,滋養萬物之源啊!”

“嘿,還有更絕的呢!”岐伯話鋒一轉,“您想啊,如果一個人勇猛無畏,勞作過度,那他的腎啊,就像是被汗水浸泡的小水庫,嘩嘩地往外冒汗。這時候,如果一陣風吹過來,哎呀,這汗水就尷尬了,裡面進不去臟腑,外面也透不出面板,只好在面板的微細孔道——咱們現代叫‘汗腺’或者‘毛孔’,但古人詩意地稱之為‘玄府’裡溜達。這一溜達可好,慢慢地,就成了浮腫,咱們管這叫‘風水病’,聽著就挺玄乎的吧?”

說到這裡,咱們得給“玄府”這個詞來個現代解釋。想象一下,咱們的面板就像是一片廣闊的田野,而毛孔就像是田野裡的小水渠,汗水就是田裡的水。這“玄府”,就是那些細到幾乎看不見,卻能調節汗水進出的小小門戶。現在明白了吧,原來古人的詞彙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接下來,咱們聊聊怎麼對付這“風水病”。雖然岐伯沒直接給藥方,但咱們可以腦補一個現代版的“消腫秘籍”。首先,得讓身體裡的“水”流動起來,別堵在那兒。這時候,咱們可以泡一杯“利水消腫茶”,材料嘛,就簡單又實惠:薏米30克祛溼消腫小能手)、茯苓15克健脾利水好幫手)、玉米鬚一小把自然界的利尿劑)。把這三樣寶貝放進壺裡,加熱水燜泡個十分鐘,一杯清爽的消腫茶就搞定啦!喝下去,感覺身體裡的“小水庫”都開始歡快地流動起來,浮腫自然就不見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啦,除了喝茶,咱們還得注意生活習慣。就像岐伯說的,別勇猛過了頭,勞逸結合才是王道。工作再忙,也得記得給身體放個假,出去走走,吹吹自然風,讓汗水正常排出,別讓它成了“風水病”的元兇。

黃帝:“咱們來聊聊身體裡的‘小水庫’——水俞五十七處!你們是不是好奇,這到底是些啥神秘穴位,能讓咱們身體裡的水分平衡得剛剛好?”

岐伯:“哈哈,黃帝兄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這‘水俞五十七處’,其實就是咱們腎經上的一系列重要穴位,它們就像是身體裡的小水泵站,專門負責收集、儲存和調節水分。說白了,就是腎的‘後勤部隊’,管著水的進出呢!”

黃帝:“哇塞,這麼神奇?那這些穴位具體都在哪兒呢?咱們能不能用現代的穴位名稱來對應一下,免得大家找不著北。”

岐伯:“當然可以。比如,你提到的‘尻上五行、行五者’,在現代中醫裡,我們可以理解為腰部兩側的腎俞穴附近的一系列穴位,它們呈五行排列,每行五個,就像守護腎臟的五行陣。這些穴位對於緩解因水液代謝不暢引起的浮腫大腹特別有效。”

黃帝:“哦~ 這麼說來,要是有人喝水都能胖,是不是該多揉揉這些穴位,讓身體裡的‘小水庫’排排水,變成‘瘦身達人’呢?”

岐伯:“哈哈,黃帝兄真會開玩笑。不過,說到水病,確實不僅僅是體外的浮腫那麼簡單。有時候,水溼之氣還會上逆,影響到呼吸系統,讓人喘得跟拉風箱似的,晚上還躺不平,這就是‘上為喘呼、不得臥’的症狀。這時候,我們不僅要調理腎經,還要兼顧肺經,因為肺主氣,腎主水,兩者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黃帝:“哦~ 原來如此!那‘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這聽起來像是更高深的穴位排列,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岐伯:“這個嘛,其實就是指我們小腿內側,沿著脛骨內側緣往上的一些穴位,它們也是腎經的重要通道,被稱為‘腎之街’。在這裡,三陰經肝經、脾經、腎經)交匯,是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關鍵地帶。至於‘踝上各一行、行六者’,那就是咱們常說的‘太沖’穴附近的一系列穴位了,它們像是腎經的下行通道,對於疏洩肝火、調節水液也有重要作用。”

黃帝:“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醫書啊!看來,這五十七個穴位,個個都是身體裡的‘水利工程師’,負責著咱們身體的水迴圈。大家平時不妨多按按這些穴位,不僅能預防水腫,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呢!”

黃帝陛下發問了:“哎,岐伯兄,為啥春天治病得挑那些絡脈和分肉之間的地方下手呢?”

岐伯大神微微一笑,那笑容裡彷彿藏著春天的秘密:“陛下您有所不知,春天啊,是木氣當令的時候,就像小樹苗開始茁壯成長,咱們體內的肝氣也跟著一塊兒活躍起來。這肝氣一活躍,就像春風一樣,嗖嗖地颳得急,還帶著點小調皮。可您知道嗎?這時候咱們體內的經脈啊,還藏在深處冬眠呢,沒那麼容易被春風喚醒。而且,肝氣雖然急,但它自己的力量還不足夠深入每一條經脈,所以咱們就選擇在絡脈和分肉之間下手,就像是給春風搭了個順風車,輕鬆滲透進去,調理身體。”

說到這裡,咱們得提一句,現代穴位裡,其實也有類似“絡脈分肉”的概念,比如“合谷穴”,它就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間,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虎口”位置,按起來酸酸漲漲的,正好對應了春天肝氣生髮,需要疏通的部位。想象一下,你輕輕一按,就像是在給身體的小樹苗澆水施肥,讓它更加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