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胃之源”在哪兒呢?在現代穴位裡,咱們可以把它理解為“足三里”。足三里啊,那可是胃經的“大管家”,按一按、灸一灸,胃裡的那些小脾氣就都得老老實實聽話了。想象一下,你對著足三里輕輕一按,就像是對胃說:“嘿,老兄,悠著點,別亂來!”胃呢,也就乖乖聽話了。
說到這針灸啊,岐伯那時候可沒咱們現在這麼方便,有各種各樣的針具和艾灸條。他們啊,得自己動手,用石頭或者骨頭磨出針來,再點燃艾草來灸。這活兒,可真夠費勁的!不過話說回來,這也體現了咱們老祖宗的智慧和毅力嘛!
不過咱們現在可不用這麼麻煩了,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針灸器具,方便得很。要是你覺得胃有點不舒服,比如吃多了撐得慌,或者餓得直哆嗦,都可以試著灸一灸足三里。說不定啊,灸完之後,你就能感覺到一股暖流從腳底湧上來,直達胃部,那叫一個舒坦!
當然啦,岐伯的智慧可不止這些。他還告訴我們,胃要是出了問題,脈象上可是能看出來的。比如啊,你要是胃火太旺,脈象就可能又急又快,像個小馬達似的轉個不停。這時候啊,你就得注意降降胃火了,不然啊,這“小馬達”可是會燒壞的!
反過來呢,要是胃太寒了,脈象就可能又慢又沉,像個懶洋洋的大懶貓似的。這時候啊,你就得給它加點溫,讓它暖和暖和。不然啊,這“大懶貓”可是會賴在床上不起來的!
說到這胃的保養啊,岐伯其實還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好方子。不過呢,這些方子可不是隨便吃的,得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來調配。就像做飯一樣,得根據口味和食材來搭配,才能做出美味的佳餚來。
比如說啊,你要是胃火太旺了,岐伯可能會給你開個“清胃散”。這方子啊,就像是一盆涼水,能把你那燒得旺旺的胃火給澆滅。不過呢,這涼水可不是隨便澆的,得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調配。比如啊,黃連啊、生地黃啊、牡丹皮啊、當歸啊、升麻啊,這些藥材都得按一定的量來放。
反過來呢,要是胃太寒了,岐伯可能會給你開個“理中丸”。這方子啊,就像是一盆暖水,能把你那冷冰冰的胃給捂暖和了。同樣的啊,這暖水也不是隨便捂的,也得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調配。比如啊,人參啊、乾薑啊、甘草啊、白朮啊,這些藥材也得按一定的量來放。
岐伯又說道:“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可刺大腸之源。”聽著挺玄乎的,是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首先,咱們得明白,“大腸者傳道之官”是啥意思。大腸啊,就像是公司裡的快遞小哥,食物殘渣從胃那裡接收過來,它就負責一路打包、傳遞,直到把“包裹”安全送到肛門口,排出體外。這過程裡,食物殘渣還得經歷一場“華麗轉身”,從臭烘烘的殘渣變成一坨坨便便,所以說“變化出焉”。這大腸啊,不僅勤勞,還特別重要,萬一它罷工了,咱們可就慘嘍!
那麼,“可刺大腸之源”又是啥意思呢?這裡的“刺”,可不是用針去扎大腸啊,那樣早就穿孔了!岐伯的意思是說,可以透過針灸的方法,刺激大腸的相關穴位,來調節大腸的功能。這穴位嘛,就像是大腸的“遙控器”,輕輕一按,大腸就得乖乖聽話。
比如說,大腸的“遙控器”之一就是“合谷穴”。這個穴位在哪裡呢?伸出你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併攏,虎口那裡鼓起來的一塊肌肉,就是合谷穴啦!沒事多揉揉這個穴位,不僅能促進大腸蠕動,還能緩解便秘、頭痛、牙痛等一堆毛病。記得啊,得用點兒力,不然大腸“遙控器”可沒反應!
接下來,咱們再聊聊方劑。岐伯要是開個方子,那肯定是既簡單又有效。比如說,要想調理大腸,可以試試“大黃通便湯”。這名字聽著就霸氣吧?其實,方子也就大黃一味藥。大黃啊,那可是通便界的“扛把子”,不管是熱結便秘還是冷積便秘,它都能搞定。
當然啦,方劑可不是隨便吃的。你得先確定自己是不是真需要通便,別一便秘就狂吃大黃,小心拉得腿都軟了!而且啊,大黃的用量也得掌握好,一般來說,每次用個515克就差不多了。太多了?那可就得準備一卷衛生紙,隨時準備“救場”啦!
再來說說脈象。脈象啊,就像是咱們身體的“天氣預報”,能反映出身體的各種狀況。岐伯那個時代啊,醫生們可是透過摸脈來判斷病情的。那麼,大腸要是出問題了,脈象會是怎樣的呢?
一般來說啊,如果大腸有熱毒、有炎症啥的,脈象就會比較洪大、有力,就像是夏天的烈日一樣,熱烘烘的。這時候啊,你就得注意了,可能是大腸在向你“求救”呢!當然了,脈象這東西啊,可不是那麼好摸的。你得靜下心來,慢慢感受那細微的跳動,就像是跟自己的身體進行一場深度對話。
不過啊,別緊張!就算你真的摸出了點兒問題,也別急著下結論。畢竟啊,脈象這玩意兒還得結合其他的症狀一起來看。比如說啊,你要是便秘了好幾天,脈象又洪大有力,那可能真的是大腸熱毒了;但要是你還伴隨著發燒、咳嗽啥的,那可能就是感冒了,跟大腸就沒啥關係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