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這句就更有趣了:“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意思是說,在治療前,醫生還會仔細檢查患者的身體,找那些看起來像小紅豆一樣的紅點,這些紅點往往是瘧邪潛伏的地方。找到它們,就像玩遊戲找到隱藏的寶藏一樣,然後一一“消滅”,讓瘧疾無處遁形。這過程聽起來是不是既神秘又帶點小刺激?
再來說說“十二瘧”,這可不是指一年有十二個月那麼簡單。在古代醫學理論中,瘧疾被細分成了十二種,每種瘧疾的發作時間都不一樣,就像十二星座各有各的性格一樣。治療時,醫生得像個偵探,仔細觀察患者的症狀,就像解讀密碼一樣,判斷是哪條經脈出了問題,然後對症下藥,精準打擊。這簡直就是一場醫學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嘛!
想象一下,您正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小惡魔”——可能是感冒、頭疼或是啥不明所以的難受勁兒纏上了,這時候,咱們的老祖宗就說了:“嘿,別怕,咱有招兒!”他們講究的是“先發制病”,就像打遊戲提前預判boss大招一樣,趁著病症還沒完全囂張起來,就給它來個“突襲”。
“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剌之”,這話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就是說啊,你得在剛感覺到不對勁,就像剛端起飯碗準備開吃那會兒,立刻採取行動,用銀針給身體來個“快速按摩”。這可不是普通的按摩哦,是精準定位到那些藏在身體裡的“小機關”——穴位上。
第一針下去,“一刺則衰”,就像是給那囂張的病毒或不適感來了個“下馬威”,讓它們的氣勢瞬間弱了三分。您可能會覺得:“咦,好像沒那麼難受了?”沒錯,這就是中醫的神奇之處,溫柔而有力。
接著,“二刺則知”,再來一針,嘿,這回您可能就開始感覺到身體在慢慢恢復知覺,那種被病痛籠罩的迷霧似乎被輕輕撥開了一角。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心裡頭那個樂呵啊,別提多美了!
到了“三刺則已”,第三針下去,哇塞,簡直是“藥到病除”的升級版!那些小病小痛,彷彿聽到了撤退的號角,紛紛撤退,消失得無影無蹤。您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又活蹦亂跳了,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萬一,這“三連擊”還不夠給力,咋辦?別急,咱們還有後招呢!“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這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其實啊,就是刺激一下舌頭下面的兩個重要穴位——現代咱們叫它“廉泉穴”的升級版,或者說是“清泉穴”吧,聽起來更清新脫俗些。這一針下去,可能會有點微微的痛感,但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清新的感覺,彷彿給身體來了個“深度清潔”,那些頑固的病毒或不適,就隨著血液一起被排出體外了。
如果這樣還不奏效,那就得使出殺手鐧了!“不已,刺郄中盛經出血”,這“郄中盛經”啊,咱們可以理解為身體裡的“超級高速公路”,是氣血流通的要道。在這裡下針,就像是直接給身體的高速公路來了個“疏通工程”,讓那些堵塞的氣血重新流動起來,帶走所有的病邪。這一招,絕對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使用”的絕技。
最後,“又刺項已下俠脊者,必已”,這句話說的是,如果前面幾招都試過了,還不見效,那就得在脖子以下,沿著脊柱兩側的那些穴位上下功夫了。這些穴位啊,就像是守護身體健康的“衛士”,一針下去,它們就會立刻行動起來,保衛您的健康。這一連串的操作下來,保證讓您“病去如抽絲”,恢復得比春天的小草還快!
說到這刺瘧啊,咱們得先當回偵探,得仔細盤問病人的“病情起源地”,也就是他們最先感覺到不對勁的地方,然後咱們就直奔那“案發現場”,一針見血,給它來個精準打擊!
想象一下,如果病人一開口就是:“哎喲,我頭疼得厲害,尤其是前額和眉毛中間那塊兒,感覺快炸開了!”這時候,咱們就得變身成“頭部特攻隊”,拿起銀針,對準頭上的百會穴、太陽穴,還有兩眉之間的印堂穴,輕輕一刺,血珠兒冒出來,那頭疼啊,就像烏雲被陽光穿透,瞬間消散大半。當然了,這過程得溫柔點,別讓人家以為咱們是來“放血”的恐怖分子哈。
再來說說項背疼的吧,那感覺就像是背了個千斤頂,走路都直不起腰。這時候,咱們就得來個“背部按摩+針灸”套餐,沿著脊柱兩側的膀胱經,輕輕摸索那些敏感點,一針下去,酸爽中帶著解脫,彷彿卸下了一座大山,整個人都輕鬆了不少。
說到腰脊痛,那可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這時候,咱們得用上“郄中大法”,郄穴啊,就像是身體裡的秘密通道,專治各種不通。比如委中穴,一針見血,那痛感就像被溫水慢慢化解,腰桿子又硬了起來,走路都帶風。
手臂疼的朋友們也別急,咱們有“手少陰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這兩大護法。十指連心,咱們在手指尖的穴位上輕輕一刺,那痠痛感就像被小溪流帶走,手臂又恢復了往日的靈活。記得哦,這時候別急著提重物,讓手臂也享受一下“帶薪休假”。
足脛痠痛的朋友們,你們是不是感覺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別擔心,咱們有“足陽明胃經”來救場。在腳上的穴位上紮上幾針,放點血,那感覺就像給雙腳做了個深度spa,痠痛感瞬間被驅散,走起路來都輕快了許多。
說到風瘧,那可是個“風一樣的男子”,說來就來,還帶著一身汗和冷風。這時候,咱們就得“三陽經背俞之血”齊上陣,在背部的膀胱經上找那些個“壞蛋”,一針下去,血出病除,再也不用擔心被風吹得瑟瑟發抖了。
還有那個“跗髓病”,聽著就讓人腿軟。其實就是腳脖子那塊兒疼得要命,按都不能按。這時候,咱們得請出“鑱針”這位大神,對著絕骨穴也就是現在的懸鐘穴)一頓操作猛如虎,血一出,疼痛立消,簡直比魔法還神奇。
身體有點小痛小癢的朋友們也別急,咱們有“至陰穴”這個萬能小助手。輕輕一針,疼痛就像被溫柔地勸退,身體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說到穴位出血這事兒,咱們得講究個度。那些屬於“陰經”的井穴啊,咱們就不輕易讓它們見血了,畢竟它們比較害羞。咱們就採取“溫柔攻勢”,隔一天扎一針,慢慢來,效果也是槓槓的。
再來說說瘧疾的不同症狀咋治。如果不渴,但瘧疾隔天發作,那咱們就瞄準“足太陽膀胱經”,給它來幾針,讓體內的溼氣無處遁形。如果又渴又隔天發作,那咱們就轉戰“足少陽膽經”,幫它疏通疏通,讓身體迴歸正軌。至於那種熱得要命卻不出汗的溫瘧嘛,咱們就得使出“五十九刺”的大招,全身上下,該扎的地方都給它扎一遍,讓熱邪無處藏身,乖乖投降。
總之啊,這刺瘧啊,就像是一場身體裡的偵探遊戲,咱們得根據病情線索,一步步追蹤,一針針解決。不過啊,這針灸可不是兒戲,得找專業的醫生來操作哦。咱們自己呢,就負責當個好奇寶寶,聽聽故事,學學知識,保持身體健康,遠離疾病困擾吧!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