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說:“岐伯啊,你果然厲害!說到氣在人體上下的執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來來來,給我這個醫學小白詳細解釋一下。”
岐伯摸了摸下巴的長鬍子,笑眯眯地說:“皇上啊,您這可是問對人了。咱們先從上半身說起吧。您看啊,上半身有三個重要的‘氣區’,這些呢,咱們可以理解為是‘天空的領域’,主要是由‘天氣’來主宰的。就像咱們頭頂的藍天白雲,它們影響著咱們的心情、呼吸啥的。同樣的道理,下半身也有三個‘氣區’,這些就是‘大地的領域’啦,自然是由‘地氣’來管的。就像咱們腳下的土地,它滋養著咱們的根基,讓咱們站得穩、走得遠。”
黃帝眨了眨眼:“哦?那這些‘氣區’和穴位有啥關係呢?”
岐伯說:“關係大了去了!您看,咱們上半身有個重要的穴位,現代叫‘百會穴’,它就像是天空中的太陽,給咱們全身提供著陽氣和活力。而下半身呢,有個‘湧泉穴’,就像大地深處的溫泉,給咱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陰液和滋養。這些穴位啊,就是咱們體內‘天氣’和‘地氣’的交匯點,也是調節身體平衡的關鍵。”
黃帝點了點頭:“嗯,有點意思!那這些‘氣’要是出了問題,咱們怎麼知道是哪個‘氣區’的問題呢?”
岐伯嘿嘿一笑:“這您就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講究‘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觀察您的症狀、體徵啥的,來判斷是哪個‘氣區’出了問題。比如說,您要是覺得頭暈目眩、呼吸困難啥的,那可能就是上半身‘天氣’的問題啦;要是覺得腿腳無力、腰膝痠軟啥的,那可能就是下半身‘地氣’的問題啦。”
黃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要是上半身的問題影響到下半身,或者下半身的問題影響到上半身呢?”
岐伯摸了摸鬍子:“這也不難判斷。比如說,要是上半身的‘天氣’太過旺盛,導致下半身也跟著遭殃,那咱們就說這是‘天氣’的問題,用調理上半身的穴位和方劑來治療。反過來呢,要是下半身的‘地氣’太過旺盛,導致上半身也跟著出問題,那咱們就說這是‘地氣’的問題,用調理下半身的穴位和方劑來治療。”
黃帝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解釋真是通俗易懂!那要是兩種‘氣’都出了問題呢?”
岐伯說:“這就更復雜一些了。不過呢,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會把您全身的情況都考慮進去。就像咱們燉肉的配方,得根據肉的種類、口感、火候啥的來調整配料,才能燉出最美味的肉來。同樣的道理,咱們治療疾病也得根據您的體質、病情、病因啥的來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黃帝點了點頭:“嗯,這我懂。那你說的那個‘勝至’和‘復至’又是啥意思呢?”
岐伯說:“這‘勝至’啊,就是說一種‘氣’太過旺盛,把另一種‘氣’給壓下去了,但還沒完全發出來。就像咱們倆下棋,我這一步走得太猛,把您給逼得只能防守不能進攻了。這時候呢,要是再來一步‘復至’,就是另一種‘氣’反擊的時候啦。就像您突然找到個破綻,把我的棋子都給吃光了!”
黃帝笑得前仰後合:“岐伯啊,你這比喻真是太逗了!那治療這種‘勝至’和‘復至’的病,是不是也得像下棋一樣,講究個策略呢?”
岐伯說:“那當然啦!咱們得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病因的寒熱虛實啥的,來制定個‘作戰計劃’。就像咱們打仗一樣,得知道敵人的弱點在哪,才能一招制敵嘛!”
黃帝問:“嘿,岐伯啊,你說這自然界的勝負迴圈,比如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熱得發瘋,這些變化是不是都有個固定的時間表啊?還有啊,那些什麼氣運流轉的,是不是也都有個鐵定的規律呢?”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可真是有趣。咱們先說說時間吧,這自然界的四時變化,春夏秋冬,那可是有固定的順序和節奏的,就像咱們吃飯睡覺一樣,到點兒就得來。但是呢,說到具體的氣運流轉,那可就複雜多了,它可不是個乖乖聽話的小綿羊,而是個愛搞惡作劇的小淘氣。”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說:“哦?這話怎講?”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講解:“你看啊,咱們把一年分成六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有兩個節氣。這前三個時間段,也就是初氣到三氣,那是天氣在主導,就像咱們家裡的老大,說啥是啥,誰都得聽。這時候,如果哪個氣太囂張了,比如夏天熱得過頭了,那秋天涼風一來,就得給它個下馬威,這就是所謂的‘勝’。
但是呢,到了四氣到終氣,也就是後三個時間段,那就是地氣的主場了。地氣就像是家裡的老二,雖然平時不怎麼愛出風頭,但要是天氣老大太過分了,它可不會坐視不管。這時候,如果天氣被地氣給‘勝’了,那它就得找個機會‘復’仇,也就是反過來壓制地氣。所以啊,有勝就有復,沒勝那就只好老老實實待著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說:“你這解釋可真是通俗易懂,還帶點幽默感。不過啊,我還是有點不太明白,這勝負迴圈到底跟咱們人體有啥關係呢?”
岐伯摸了摸鬍子,說:“關係可大了去了。你想啊,咱們人體也是個小宇宙,跟大自然那是息息相關的。這自然界的勝負迴圈,反映在人體上,那就是各種疾病的起起伏伏。比如說吧,冬天要是冷得過頭了,那人們就容易得風寒感冒;夏天要是熱得過頭了,那就容易中暑。這時候啊,咱們就得根據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飲食起居,還有用點中藥啥的,來保持身體的平衡。”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說:“對對對,我聽說中藥裡有好多方子,都是根據季節和氣候來配製的。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啊?”
岐伯點了點頭,說:“行啊,那我就給你舉個例子吧。比如說有個方子叫‘四氣五味湯’,它就是根據四季的氣候變化來配製的。春天呢,就用點辛溫的藥材,像桂枝、生薑啥的,來發散體內的寒氣;夏天呢,就用點苦寒的藥材,像黃連、黃芩啥的,來清熱解暑;秋天呢,就用點酸收的藥材,像白芍、五味子啥的,來收斂肺氣;冬天呢,就用點鹹潤的藥材,像熟地、阿膠啥的,來滋養腎陰。這方子啊,就像是個會變身的超級英雄,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保護著咱們的身體不受傷害。”
黃帝一聽,樂得合不攏嘴,說:“哈哈,你這解釋真是太逗了。不過啊,我還是得提醒你一句,你這方子裡的藥材用量可得說清楚啊,別到時候咱們用錯了劑量,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岐伯一聽,連忙點頭,說:“對對對,你看我這記性。這方子啊,每種藥材都是5克,你回去後按照這個比例配製就行了。記住啊,用藥如用兵,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劑量和配伍,可別一股腦兒地亂用啊。”
黃帝撓了撓頭,一臉疑惑地說:“嗯,你說得挺有道理的。那如果病情反覆後又戰勝了外邪,會是個啥情況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長鬚,慢悠悠地說:“哎呀,這病情反覆啊,就像小孩子打架,打贏了就回家,但啥時候再出門打架,那可沒準兒。得等到這病邪勢力弱了,它才肯消停呢。如果病情反覆後又打贏了外邪,但沒能徹底消滅它,那可就糟糕了,這就像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對身體可是個大大的傷害啊!”
黃帝眨巴眨巴眼睛,繼續追問:“那病情反覆後,為啥又會出現新的病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