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雷公這傢伙,閒來無事,就跑去問黃帝:“嘿,陛下,我聽說陰陽這事兒挺玄乎的,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啊?”黃帝一聽,心想:“這傢伙,平時就知道打雷下雨的,現在也對陰陽感興趣了?”不過黃帝畢竟是黃帝,很有風度地笑了笑,說:“好啊,那我就給你講講陰陽的那些事兒。”
黃帝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至陰虛的時候,天氣就會斷絕,就像你有時候累得不行,連打雷的力氣都沒有了,那就是至陰虛了。反過來,至陽盛的時候,地氣就會不足,想象一下,太陽曬得大地都快裂開了,那就是至陽盛的表現。”
雷公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說:“哇,這麼神奇啊!那陰陽交併呢?是不是就像我打雷下雨,陰晴不定的時候?”黃帝一聽,差點沒笑出來,心想:“這傢伙,還真會聯想。”不過黃帝還是耐心地解釋道:“陰陽交併,說的是陽氣先至,陰氣後至,就像你有時候先打雷,然後才下雨一樣。但這裡的陰陽交併,可不是簡單的天氣變化,它可是至人就是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高手)所行的法則。”
雷公撓了撓頭,說:“我還是不太懂,這陰陽交併跟咱們有啥關係呢?”黃帝嘆了口氣,說:“你這傢伙,平時就知道打雷,也不學學中醫理論。好吧,那我就再給你講講。”
黃帝接著說:“聖人持診之道,就是根據陰陽的先後順序來診斷疾病的。就像你有時候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這就是陰陽的先後順序。在中醫裡,我們透過觀察病人的脈象、舌象、面色等等,來判斷陰陽的盛衰,從而確定病情。”
雷公一聽,眼睛又亮了起來,說:“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奇恆之勢》又是什麼呢?”黃帝笑了笑,說:“《奇恆之勢》是一本講陰陽變化的經典,裡面有六十首方子,專門用來診斷那些微妙的事情。就像你有時候打雷,聲音大小、時間長短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仔細分辨,才能知道你是不是生氣了或者累了。”
雷公一聽,哈哈大笑,說:“黃帝大大,你這比喻真是太逗了!那我再問問,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這又是什麼意思呢?”黃帝搖了搖頭,說:“你這傢伙,問題還真多。追陰陽之變,就是說我們要根據陰陽的變化,來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就像你有時候看到烏雲密佈,就知道快要下雨了,這就是追陰陽之變。而章五中之情,則是說我們要了解五臟的陰陽情況,因為五臟的陰陽平衡,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健康。”
雷公一聽,連連點頭,說:“對對對,我平時打雷下雨,也是要看天氣的。那其中的虛實之要呢?”黃帝笑了笑,說:“虛實之要,可是中醫診斷的關鍵。實,就是有餘;虛,就是不足。就像你有時候打雷打得太猛,那就是實;有時候雷聲小得像蚊子一樣,那就是虛。在中醫裡,我們透過判斷病人的虛實,來確定治療的方法。”
雷公一聽,恍然大悟,說:“哦,原來如此!那五度之事呢?”黃帝嘆了口氣,說:“你這傢伙,問題真是一個接一個。五度之事,就是根據陰陽的盛衰,來確定治療的程度。就像你有時候打雷下雨,只是小打小鬧,那就不用太過擔心;但有時候雷電交加,狂風暴雨,那就得趕緊找個地方躲躲了。在中醫裡,我們也是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確定治療的力度和方法的。”
雷公一聽,連連稱讚,說:“黃帝大大,你真是太厲害了!這麼複雜的陰陽理論,你都能講得這麼清楚明瞭。那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知此乃足以診,這是什麼意思呢?”黃帝笑了笑,說:“知此乃足以診,就是說只要掌握了這些陰陽理論,就足以進行診斷了。就像你掌握了打雷下雨的規律,就能知道什麼時候該打雷,什麼時候該下雨了。”
其實啊,陰陽理論不僅僅適用於中醫,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我們常說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就是陰陽互補的原理。男人屬陽,女人屬陰,只有男女搭配,才能達到陰陽平衡,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效率。
再比如我們常說的“心態決定一切”,這也是陰陽理論的一種體現。心態好,就像陽氣充足,能夠驅散內心的陰霾;心態不好,就像陰氣過重,會讓人陷入消極和沮喪。所以,要想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陰陽平衡。
雷公鼓足勇氣,跑到黃帝面前,眨巴著大眼睛,一臉呆萌地問:“陛下,我一直搞不明白,這陰陽啊,它怎麼分左右上下呢?您能給我講講不?”
黃帝一聽,心裡那叫一個樂呵,心想這雷公還真是個活寶。他清了清嗓子,故作深沉地說:“雷公啊,你這問題問得好!要想弄清楚陰陽的左右上下,咱們得先弄明白一個道理——陰陽啊,它就像是咱們生活中的左右手,少了哪個都不行,得相互配合,才能幹大事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雷公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好像發現了新大陸:“啊?陰陽還能像左右手一樣配合?快給我講講!”
黃帝笑了笑,繼續說道:“你看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切陰不得陽,診消亡’。這話啥意思呢?就是說啊,如果你在診斷病情的時候,只看到了陰的一面,沒看到陽的一面,那病情就像是被你切掉了一半,不完整了,治療起來那當然就沒啥效果了。所以啊,咱們得陰陽兼顧,才能找到病根兒,對症下藥。”
雷公一聽,恍然大悟,拍著手說:“原來如此啊!那‘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又是啥意思呢?”
黃帝一看雷公這求知慾旺盛的樣子,心裡那是更樂了。他耐心地解釋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只看到陽的一面,沒看到陰的一面,那你就算學再多的醫術,也不過是半吊子水平,達不到精通的程度。因為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少了哪一方都不行。所以啊,咱們得陰陽平衡,才能醫術高超,治病救人。”
雷公一聽,連連點頭,好像明白了什麼大道理似的。接著他又問:“那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又怎麼說呢?”
黃帝一看雷公這架勢,是要把陰陽學說問個底朝天啊!他想了想,幽默地說:“雷公啊,你這問題問得真是有水平!你看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不能只看一面。就像你看一個人,不能只看他左邊不看右邊,或者只看右邊不看左邊,那樣你就看不到他的全貌了。同樣啊,陰陽也是如此,你得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左右兼顧,才能把握病情的全域性。”
雷公一聽,笑得前仰後合,說:“黃帝大大,您這解釋真是太逗了!那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