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黃帝突然對岐伯說:“岐伯啊,我聽說針灸這事兒,雖然能治病救人,但搞不好也會出亂子,對吧?我就納悶了,這針灸要是扎得不對,到底會有啥害處呢?”
岐伯一聽,嘿,黃帝這是要給自己挖坑啊,不過咱岐伯是誰?那可是中醫界的泰斗,針灸界的扛把子,於是慢悠悠地說:“哎呀,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問到點子上了。針灸這事兒,就跟炒菜一樣,火候、調料都得恰到好處,不然不是糊了就是淡了,對吧?針灸要是扎得不對,那危害可不小呢!”
黃帝一聽,眼睛立馬就亮了,跟打了雞血似的:“快說說,快說說,到底有啥危害?”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針灸課堂:“首先啊,咱們得明白,針灸的本質是啥?不就是透過刺激穴位,調動人體自身的氣血來治病嘛。但是呢,要是針灸扎得不對,比如扎到了不該扎的地方,或者扎得太深,那可就麻煩了。”
“比如說吧,你要是扎到了人體的‘精庫’這裡指中醫理論中儲存精氣的地方),而且針還留在那裡不拔出來,那可就相當於給身體的‘精庫’開了個大口子,精氣就嘩嘩地往外流了。這精氣可是人體的寶貝啊,能滋養五臟六腑,維持生命活動。精氣一洩,身體可就虛弱了,病不但沒好,反而更嚴重了,人也變得恇恇慫慫的,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哎呀,這比喻真形象,那以後我可得小心了,別一不小心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岐伯接著又說:“還有啊,要是針灸扎得不對,但趕緊拔出來了呢?那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時候雖然精氣沒洩太多,但氣血卻被攪亂了。氣血在人體內可是要按規矩走的,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車一樣,都有固定的車道和速度。你這一針下去,氣血就亂了套了,到處亂跑,結果呢?就容易在身體的某個地方堵車,形成‘癰瘍’就是中醫說的膿腫、瘡瘍)。”
黃帝一聽,瞪大了眼睛:“這麼說來,針灸還真是個技術活啊,稍有不慎,就得鬧出大亂子。”
岐伯點了點頭:“那是自然,所以針灸這事兒,得找專業人士來幹,不能瞎胡鬧。而且啊,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得小心翼翼,一絲不苟,因為人體的穴位啊,那可是比頭髮絲還細的地方,稍微偏一點,效果就差十萬八千里了。”
黃帝聽了,連連點頭:“對對對,這事兒得慎重,不能馬虎。那岐伯老師,您再給我講講,怎麼才能避免這些危害呢?”
岐伯笑了笑:“這事兒啊,說起來也簡單,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得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哪些穴位能扎,哪些穴位不能扎;還得了解針灸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怎麼扎才能調動氣血,治病救人。所以啊,要想學好針灸,非得下苦功不可。”
黃帝一臉好奇地問岐伯:“歧伯啊,我這心裡老是琢磨著,咱們這五臟六腑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到底是個啥道理呢?你能不能給我講講這其中的門道?”
歧伯捋了捋鬍子,笑眯眯地說:“哎呀,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可是深啊!不過呢,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個‘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黃帝眼睛一亮:“快講快講!”
歧伯繼續說道:“咱們先說這五臟吧,它們可不是孤軍奮戰,每個髒都有它的‘小夥伴’——六腑。這五臟六腑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各有各的角色,但都得互相照應著。而在這大家庭裡,還有十二個特別重要的‘守護神’,它們就是十二原穴。”
黃帝疑惑地問道:“十二原穴?聽起來挺神秘啊!”
歧伯耐心地解答:“神秘歸神秘,但作用可大了去了!這十二原穴就像是五臟六腑的‘訊號燈’,它們能從四關就是咱們的兩肘窩和兩膝窩這四個地方)出來,然後分別對應著五臟。所以啊,要是五臟有啥不對勁,咱們就可以透過這十二原穴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黃帝恍然大悟道:“哦~原來是這樣!那具體怎麼操作呢?”
歧伯哈哈一笑:“別急嘛!咱們一個一個來。比如說啊,這肺呢,在陽中之少陰的位置,它的守護神就是太淵穴。太淵穴在哪兒呢?就在咱們手腕這兒,你摸摸看,是不是有兩個脈搏跳動的地方?對,就是那個!要是肺有問題,比如咳嗽啊、氣喘啊,太淵穴就會有所反應。”
黃帝試著摸了摸:“嘿,還真有啊!那其他的呢?”
歧伯淡然一笑:“別急嘛!咱們繼續。這心啊,在陽中之太陽的位置,它的守護神是大陵穴。大陵穴在手腕橫紋中間,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你要是覺得心慌意亂、失眠啥的,就可以揉揉大陵穴。”
黃帝若有所思道:“嗯,聽起來挺有道理的。”
歧伯一臉地風輕雲淡:“那當然啦!接著來啊,肝呢,是陰中之少陽,它的守護神是太沖穴。太沖穴在腳背上,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你要是覺得肝火旺、脾氣大,那就得趕緊揉揉太沖穴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黃帝笑得前仰後合:“哈哈,那我以後生氣了就先揉揉腳!”
歧伯繼續說道:“對對對!還有啊,脾是陰中之至陰,它的守護神是太白穴。太白穴在腳的內側,第一蹠趾關節後緣,赤白肉際凹陷處。你要是覺得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啥的,太白穴就是你的救星啦!”
黃帝點了點頭道:“嗯嗯,記住了!”
歧伯又接著說道:“最後啊,腎是陰中之太陰,它的守護神是太溪穴。太溪穴在腳的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你要是覺得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啥的,太溪穴就得趕緊用起來啦!”
黃帝一臉崇拜地說:“歧伯啊,你可真是個活字典啊!那還有兩個呢?膏之原和肓之原呢?”
歧伯大笑道:“哈哈,這兩個啊,比較特殊。膏之原在鳩尾穴,就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七寸。肓之原在脖胦穴,這個嘛,位置比較隱蔽,就不多說了。不過啊,這兩個穴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頑固的疾病,它們可是能發揮大作用的!”
黃帝連連點頭:“嗯嗯嗯,受教了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