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本輸篇第二(六)

話說有一天,黃帝老爺子閒來無事,就琢磨起人體這複雜的構造來了。他撓撓頭,自言自語道:“哎,我這心裡老有個疑問,咱們這五臟六腑啊,到底是怎麼配對合作的呢?得找個專家問問。”於是,他就把歧伯這位老中醫給請來了。

歧伯一聽黃帝的問題,嘿,這可是他的拿手好戲啊,立馬清了清嗓子,開講了:“陛下啊,這事兒簡單得很,您聽我慢慢道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耳朵也豎起來了,心想:“哦?簡單?那我得好好聽聽。”

歧伯接著說:“首先啊,咱們這肺和大腸,那就是一對好哥們兒,肺合大腸嘛。大腸呢,就像個傳話筒,哦不對,是傳導之腑,專門負責把身體裡的垃圾啊、毒素啊,透過便便的形式排出去。要是大腸不通暢,嘿,那您可就得小心了,便秘、口臭、面板差,這些煩惱都會找上門來。”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原來大腸這麼重要啊,以後得多吃點膳食纖維,讓大腸通順點兒。”

歧伯點點頭,繼續往下說:“然後呢,心和小腸又是一對黃金搭檔。心呢,是咱們身體的發動機,主宰著一切;小腸呢,就是接收站,負責接收胃消化後的食物精華,再進一步吸收。所以啊,小腸要是出了問題,比如吸收不好,營養跟不上,那心臟也得跟著受累。”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嗯,這心和小腸的關係,還真是緊密無間呢。”

歧伯笑了笑,接著說:“接下來啊,肝和膽這對兄弟,也是不容小覷的。肝呢,是咱們身體的將軍,主疏洩,調情志;膽呢,就是個小倉庫,藏著膽汁,幫咱們消化脂肪。您想啊,要是膽汁分泌不足,吃紅燒肉都不香了,那多可惜啊!”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哈哈,說得我都饞了,膽汁確實重要啊。”

歧伯接著講:“再來說說脾和胃吧。脾呢,是咱們身體的後天之本,負責運化水谷,把食物轉化為氣血;胃呢,就是個大糧倉,儲存食物,再透過蠕動把食物送給小腸。所以啊,脾胃要是不好,吃啥都白搭,吸收不了,人也就瘦得跟竹竿似的。”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看來我得好好保養脾胃了。”

歧伯最後說:“最後啊,腎和膀胱這對搭檔,也是不容忽視的。腎呢,是咱們身體的先天之本,藏著精氣神;膀胱呢,就是個大水庫,儲存尿液,再透過排尿把體內的廢物排出去。所以啊,腎要是虛了,膀胱也跟著倒黴,尿頻、尿急、尿痛這些毛病就都來了。”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嗯,這腎和膀胱的關係,還真是息息相關啊。”

歧伯講完了五臟六腑的相合關係,黃帝覺得受益匪淺,但又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於是問:“歧伯啊,你這說了五臟六腑的相合,怎麼沒說針灸裡的穴位呢?我聽說針灸也能調理臟腑啊。”

歧伯一聽,一拍腦門:“哎呀,看我這記性,差點忘了。那咱們就來說說針灸裡的穴位吧。”

黃帝一聽,眼睛又亮了:“好啊,快說說。”

歧伯說:“首先啊,咱們說說肺經的穴位。肺經上有個穴位叫中府穴,就在咱們胸前鎖骨下窩的外側,第一肋間隙處。這個穴位啊,可是肺經的募穴,專門治療咳嗽、氣喘、胸痛這些肺系疾病的。您要是覺得胸悶氣短,揉揉這個穴位,立馬就舒服多了。”

黃帝一聽,覺得挺神奇:“哦?這麼神奇?那大腸經呢?”

歧伯接著說:“大腸經上有個穴位叫合谷穴,就在咱們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大腸經的原穴,專門治療頭痛、牙痛、面腫這些大腸經循行部位的疾病。您要是牙疼了,趕緊揉揉這個穴位,保證您疼得直咧嘴變成笑得合不攏嘴。”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哈哈,這合谷穴還真是牙疼的剋星啊。”

歧伯接著說:“然後啊,咱們說說心經上的穴位。心經上有個穴位叫少海穴,就在咱們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心經的合穴,專門治療心痛、手臂麻痛這些心經循行部位的疾病。您要是覺得心裡堵得慌,揉揉這個穴位,立馬就舒暢了。”

黃帝一聽,覺得挺有意思:“哦?心經也有這麼神奇的穴位啊。那小腸經呢?”

歧伯說:“小腸經上有個穴位叫後溪穴,就在咱們手掌尺側,微握拳時第五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小腸經的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專門治療頭痛項強、耳聾、目赤這些疾病。您要是覺得脖子僵硬了,扭扭脖子,再揉揉這個穴位,立馬就輕鬆多了。”

黃帝一聽,樂得合不攏嘴:“哈哈,這後溪穴還真是頸椎病的救星啊。”

歧伯接著說:“接下來啊,咱們說說肝經上的穴位。肝經上有個穴位叫太沖穴,就在咱們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可是肝經的輸穴,又是原穴。專門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這些肝經循行部位的疾病。您要是覺得生氣了,肝氣不舒了,趕緊揉揉這個穴位,立馬就消氣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哈哈,這太沖穴還真是情緒的調節器啊。”

歧伯接著說:“然後啊,咱們說說膽經上的穴位。膽經上有個穴位叫風池穴,就在咱們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可是膽經的穴位,又是足少陽與陽維脈的交會穴。專門治療頭痛、眩暈、頸項強痛這些疾病。您要是覺得頭疼了,揉揉這個穴位,立馬就神清氣爽了。”

黃帝一聽,覺得挺受用:“哦?膽經也有這麼神奇的穴位啊。那脾經呢?”

歧伯說:“脾經上有個穴位叫三陰交穴,就在咱們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處。這個穴位啊,可是脾經、肝經、腎經三條陰經的交會穴。專門治療腹脹、腹瀉、月經不調這些疾病。您要是覺得脾胃不和了,揉揉這個穴位,立馬就胃口大開了。”

黃帝一聽,眼睛又亮了:“哈哈,這三陰交穴還真是婦科的聖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