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經水篇第十二(四)

經水篇第十二四)

話說有一天,黃帝心血來潮,突然對岐伯說:“岐伯啊,我這心裡頭有個事兒,老想不明白了。你能不能給我講講那個足厥陰的道理啊?我這腦子裡的醫學知識庫,就差這一塊兒拼圖了!”

岐伯一聽,心想:嘿,這傢伙今天怎麼突然對足厥陰感興趣了?不過既然皇上都開口了,那我得好好給他講講。於是,岐伯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皇上啊,這足厥陰啊,它可有意思了。在外呢,它跟咱們身上的澠水注:古文中澠水可能指某一流域或象徵性的水流,此處為便於理解,我們將其抽象為與經絡相關的水流意象)那是遙相呼應;在內呢,它就直屬於咱們的肝大將軍啦!”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澠水?肝大將軍?你這是說的哪門子外語啊?能不能給我翻譯翻譯,用咱們現代人能聽懂的話?”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皇上別急,我這就給您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得知道,這足厥陰肝經,那可是咱們身體上的一條重要經絡,它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專門負責把肝的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要說這肝啊,它可不光是咱們身體裡的解毒工廠,還是個情緒調節器呢!要是肝經不通,那可就麻煩了,心情容易鬱悶,脾氣也變得火爆,整個人都感覺不對勁兒。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開始揭秘足厥陰肝經的穴位吧!這肝經啊,從腳開始,一路往上,經過腿、腰、胸,最後到達頭頂,穴位眾多,作用各異。咱們就挑幾個有意思的穴位來說說。

首先是大敦穴,它就在咱們大腳趾的外側,趾甲根角旁約0.1寸的地方。要說這大敦穴啊,它可是個滅火高手!要是你最近上火了,比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啥的,不妨多揉揉這個大敦穴,保準你火氣立消,心情也好起來。

接下來是行間穴,它就在大敦穴往上一點,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縫隙裡。要說這行間穴啊,它可是個逍遙自在的主兒!要是你最近壓力大、心情煩悶,揉一揉行間穴,就能讓你感覺像是吃了逍遙丸一樣,整個人都輕鬆了起來。

再往上走,就到了太沖穴了。這太沖穴啊,在腳背上,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它可是個情緒的調節閥!要是你情緒不穩定,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悲傷的,那就多揉揉太沖穴吧!它能幫你穩定情緒,讓你變得心平氣和。

繼續往上,咱們就來到了中封穴。這中封穴啊,在內踝前1寸,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要說這中封穴啊,它可是個封印師!要是你最近感覺身體裡的氣血亂竄、不舒服啥的,那就讓中封穴來幫你封印一下吧!它能幫你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接下來是蠡溝穴,它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要說這蠡溝穴啊,它可是個婦科的小能手!要是女性朋友們有月經不調、痛經啥的,不妨多揉揉蠡溝穴吧!它能幫你調理氣血、緩解婦科問題。

再往上走,咱們就來到了中都穴。這中都穴啊,在內踝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要說這中都穴啊,它可是個脾胃的守護者!要是你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啥的,那就讓中都穴來幫你守護一下吧!它能幫你健脾和胃、促進消化。

接下來是膝關穴,它在小腿內側,脛骨內上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要說這膝關穴啊,它可是個膝蓋的保鏢!要是你膝蓋疼、走路不方便啥的,那就多揉揉膝關穴吧!它能幫你緩解膝蓋疼痛、增強膝蓋的穩定性。

再往上走,咱們就來到了曲泉穴。這曲泉穴啊,在膝內側橫紋頭上方,脛骨內髁的後緣。要說這曲泉穴啊,它可是個肝腎的營養師!要是你肝腎不足、腰膝痠軟啥的,那就讓曲泉穴來幫你補充一下營養吧!它能幫你滋養肝腎、強健腰膝。

接下來是陰包穴,它在大腿內側,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要說這陰包穴啊,它可是個氣血的排程員!要是你氣血不暢、身體感覺不舒服啥的,那就讓陰包穴來幫你排程一下氣血吧!它能幫你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繼續往上走,咱們就來到了五里穴。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傳統中醫穴位中並沒有直接對應“五里穴”在足厥陰肝經上的確切位置,但為了趣味性和完整性,咱們可以將其理解為肝經在手臂上的一個“虛擬穴位”,寓意著肝經氣血能遠達手臂,給予力量。要是你最近感覺手臂無力、容易疲勞啥的,那就想象一下揉揉這個“五里穴”吧!它能幫你給手臂加個油、提提神!

終於啊,咱們來到了肝經的最後一個穴位——章門穴。這章門穴啊,在側腹部,當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方。要說這章門穴啊,它可是個臟腑的總開關!要是你臟腑功能失調、身體不舒服啥的,那就多揉揉章門穴吧!它能幫你調和臟腑、疏通全身的氣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足厥陰肝經啊,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快樂源泉一樣!它不僅能幫咱們調節情緒、緩解壓力,還能幫咱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所以啊,大家平時有空的時候不妨多揉揉這些穴位吧!說不定還能發現自己身上的一些小秘密呢!

黃帝陛下突發奇想,決定找岐伯聊聊中醫裡的那些事兒。黃帝摸了摸下巴上的小鬍子,一臉認真地問道:“岐伯啊,我一直對手太陽經挺感興趣的,你能不能給我講講這其中的門道呢?”

岐伯一聽,眼睛一亮,心想:嘿,這黃帝陛下今兒個是想探索人體的‘小宇宙’啊!於是,他捋了捋長鬚,慢悠悠地說:“陛下啊,手太陽經這事兒,咱們得從頭說起。在外呢,它跟淮水有得一拼,都是流淌不息;在內呢,它就歸小腸管了,負責咱們身體裡的水道暢通無阻。”

黃帝一聽,眉頭微皺:“水道?這是啥意思?”

岐伯笑了笑,解釋道:“這水道啊,其實就是咱們身體裡的水液迴圈系統。手太陽小腸經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把從食物中吸收的水分和營養,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身各處。同時呢,它還能把多餘的廢水排出體外,保持咱們身體的平衡和健康。”

黃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這條經上都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呢?能不能給我詳細介紹介紹?”

岐伯點了點頭,開始了他的“穴位大揭秘”。

“首先啊,咱們得說說少澤穴。它就在咱們小指的指甲根旁邊,一點點兒的位置。你可別小看這個穴位,它就像是指尖上的一個小噴泉,能幫我們清熱利咽,通乳開竅。要是嗓子疼了,或者奶水不通了,按按它,嘿,效果槓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