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相聚到很晚,穆里尼奧也從開始的分享者轉變為後來的聆聽者。
聽著裡瑟回憶當時在羅馬踢球時的故事;
聽著海倫娜說明科隆德國體育大學為什麼是歐洲最好的體育大學;
聽著武壘介紹徐指導的崇明足球基地的培訓模式;
聽塞斯科評價在斯洛維尼亞,籃球和足球到底哪個更受歡迎;
聽大衛說著20年前的英國球市與現在的球市有何不同;
聽大衛的兒子興奮地說為什麼會成為陳小亮的忠實球迷。
這群人的國籍不盡相同、母語也各不一樣,每個人都在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身份,但足球這門共同的語言把大家聯絡到了一起。
不過與上賽季結束時和傑拉德一家在阿雅克肖的度假不同,有年紀更長也更顯嚴肅的穆里尼奧在,大傢伙也就喝了他帶來的那瓶紅酒。
毗鄰地中海的羅馬,又是臨近夏天,要到晚上8點左右天才會全黑下來。
直到聊到11點,開始感到睏乏之後,眾人才一一道別,相約新賽季再聚首。
而陳小亮和海倫娜則是在臨別前促膝長談、深入交流了一晚上。
第二天,兩人各自啟程。
陳小亮和大衛一起飛往格拉斯哥,流浪者主席戴夫得知搖錢樹要回來了,早就安排好了全部行程。
儘管本賽季流浪者沒能成功衛冕蘇超冠軍,但歐聯杯打進決賽點球惜敗還是讓戴夫感到滿意。
俱樂部更是憑藉陳小亮在個人肖像權上的分成以及紅國少年青訓營在紅國帶來的影響力,愣是在賽季營收上繼續壓制住老對手凱爾特人。
來到久違的訓練基地,陳小亮換上了一身流浪者隊服,和他贊助了一整個賽季的小球員們見面。
他先是看了一會青訓營的隊內對抗比賽,儘管是12歲和14歲兩個年齡組的,但透過一個賽季的輪流訓練下來,在打法上明顯有了現代英式足球的風格——快速、簡潔、敢於對抗。
另外就是運動營養學,這是陳小亮在歐洲這兩年感受最深的一點。
很多人認為足球的差距只體現在訓練體系與戰術思路上,而在從業者看來,整個“體育工業”的落後才是有些專案始終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以籃壇巨星姚名為例,在東海市打球時,他的技術和基本籃球思路已經定型,這得益於他的天賦也離不開他的努力。
但初到美國之後,在對抗上卻完全不具備優勢,休斯頓的球隊為他制定了長期的運動營養與增重計劃。
那很多人就會說,這不就代表著可以先練技術,後練體格嗎?
姚明最後的遺憾退役恰恰證明了這兩者同樣都要從青訓時期就開始注重。
青訓時期長期缺乏對骨密度、肌肉韌性的塑造,導致了姚名在後期增重以後,他的骨骼無法承受對抗產生的巨大壓力,最終引發了應力性骨折,也就是腳骨只要受到強壓力就可能會斷。
而反觀大鯊魚奧尼爾,在明顯有著更加誇張的體重與運動負荷的情況下,即便因為人種的因素導致先天條件會有一些區別,但在美國的中學、大學更加科學與現代的“體育工業”的培養下,應力性骨折這樣的累積性傷病是非常罕見的。
而運動營養最基礎的,其實就是“肉蛋奶”的攝入。
毫不誇張的說,紅國人在奧運會上的摘金奪銀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肉蛋奶的發展史。
1985年,紅國的年人均肉食消費量達到了16.6公斤,較30年前增加了10.5公斤。
到了1995年,這一資料又提升到了33.5公斤。
到2020年,已經超過了60公斤。
這直接體現在了紅國青少年身高上。
根據《柳葉刀》雜誌的統計,紅國19歲男女平均身高,已躍居東亞第一。
在過去35年內,紅國19歲男性平均身高增加了整整8厘米,目前已達175.7厘米;
女性增加了6厘米,目前已達163.5厘米。
在全國範圍內,紅國人的平均身高追平甚至超過很久以前就被認為人高馬大的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
這個“肉眼可見”的增幅背後離不開肉蛋奶的長期攝入。
但在體育運動營養方面,仍舊有巨大的差距,因為我們在發展,他們同樣也在發展。
20年前的歐洲足壇,像18歲的邁克爾·歐文在世界盃上橫空出世會被全世界覺得是驚訝無比的事情。
而現在的歐洲足壇,姆巴佩、哈蘭德、瓊阿梅尼、維尼修斯、佩德里、格林伍德、薩卡、貝林厄姆、加維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