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章 白葉的時代,要來了!

在1963年獲獎時,他也是34歲高齡,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金球的門將。

卡納瓦羅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2006年世界盃一戰封神,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斬獲金球的後衛。

值得注意的是,獲獎時他也已經33歲高齡,是第三年長的金球獲得者。

結合他跟雅辛來看,後防球員要想獲獎,必須要在某個時段內發揮驚豔,同時有著十年如一日的聲望積累,才能夠跟前場球員展開爭奪。

按照今天的參考標準,俱樂部的權重遠遠大於國家隊,不過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早年間,足球商業化並不發達,俱樂部賽事雖然也很多,但是影響力遠不如現在。

世界盃是皇冠上的明珠,很多國家甚至提前半年以上就開始集訓,甚至無視聯賽正常秩序的事件也會發生。

從1956年到2006年,世界盃年的金球獎,都頒給了在當屆比賽中有著出色發揮的球星。

但是隨著資本的大規模介入,俱樂部體系日臻完善,球員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跟隨俱樂部訓練和比賽,去往國家隊報道和訓練的時間寥寥無幾。

隨著歐冠和五大聯賽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金球獎的評選也逐漸向其傾斜。

畢竟一名球星大多數時候參賽的地方,被賦以更高的權重,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另外,有一個比較容易被球迷們忽視的問題。

那就是實際上從1956年到2009年,金球獎沒有轟轟烈烈的頒獎典禮。只是邀請獲獎者個人領取獎盃,然後拍攝封面照片就結束了。在與fifa合併之前,金球獎其實並沒有這樣宏達的頒獎典禮。

但是在與fifa足球先生合併的這五年中,國際足聯營造出的頒獎盛典,在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金球本身的關注度。

所以從今年決定再度獨立之後,金球獎也開始籌劃頒獎儀式。

還有一個冷知識。

客觀來說,金球獎是每一個職業球員追逐的最高目標,拿到之後放棄,是不敢想象的。

不過歷史上確實有一名球星,對於金球的態度比較淡漠,甚至可以算是自己放棄了本可拿到的金盃,那就是義大利知名球星維亞利。

維亞利曾公開指責《法國足球》而無緣金球獎。

在1995年,金球的形勢比較混亂,維亞利、維阿、克林斯曼以及阿賈克斯系的球星,都有獲獎的機會,其中維亞利呼聲最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就在評獎的關鍵階段,天生不羈的他公開指責了《法國足球》,等於自行決裂。

最終他獲得了英國《世界足球》雜誌評選的年度最佳球員,卻主動“放棄”了金球獎。

最後就是60多年來,金球獎也曾引發過大的爭議,主要集中在70年代末。

70年代末關於凱文·基岡、克蘭克爾、阿蘭·西蒙森、和魯梅尼格等人,誰該獲得金球的問題,在輿論中引發熱議。

當然了,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所以每年金球獎總會引發一些爭議。

更主要的一點是,那幾年的的選票流向比較平均,也可以說形式混亂。

也許某個球員今年沒有得獎,之後一年表現沒那麼服眾卻收穫榮譽,給人一種大鍋飯均平富的感覺。

這也是金球獎自創辦開始,權威性受到的第一次重大質疑。

最近的例子我們都很熟悉了,圍繞2010年斯內德,以及2013年裡貝里的爭議,至今還在延續。

由於金球獎和fifa足球先生投票規則的不一致,融合到一起難免會產生各種爭端。如今兩者選擇再度分家,也許是雙贏的結果。

還有金球獎的獎盃本身。<eerio負責製作,這是一家擁有400年曆史的老店,期間無論獎項本身怎麼改革,獎盃大小怎麼變化,供應商從來沒有變過。

如今的獎盃,上方的球體,是由兩個半圓形的黃銅拼合而成,中間足球的紋理完全有工匠手工雕刻。在主體制作完成之後,再鍍上黃金。底座每年都不太一樣,是由不規則的寶石鑲嵌而成,而且沒有哪兩塊寶石是完全一樣的。根據相關介紹,製作一個金球獎盃,需要6名頂級工匠相互協作,製作週期長達一年。<eerio可以提前獲知金球得主,以便早早在獎盃上刻上球員的名字。但是現在他們必須準備好3名候選人的銘牌,直到獲獎前的最後一刻才鑲嵌上去,也就是說,即便是他們,現在也無法提前獲知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