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那些女知青看著面嫩,顏色好,大娘們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過多的去接觸她們。
就算是村裡的後生有那想法,也會被一家老小給消滅了。
好在,前幾年下鄉的知青們一心盼著回城,也沒想在村裡有個定向。
只是,時間真是一個磨人的東西。
它消磨的,是一個人的心氣和期待。
等待沒有期限,就會讓人無望。
與其遙遙無期的等待下去,還不如轉變思路讓自己過的更好一些。
所以,後來就有人選擇了嫁人結婚。
而村裡人,也因為有時間瞭解那些知青的品行,對於有個知青女婿、兒媳婦也不是那麼反對。
到後來,下鄉的知青越來越多,結婚的自然也多。
所以,村裡對於知青的排斥,沒有一開始強烈。
只是,現在聽到有望回城的訊息,就讓不少家中有知青的人家著急。
下放的人都能夠平反回城,那麼知青回城,似乎是早晚的事。
可到時候,這些知青拍拍屁股走人了,那與他們相關的家人又該怎麼辦?
不說別的,這妻兒和丈夫,知青是不是得做好打算?
知青下鄉是一個人來的,可走的時候,卻不能拖家帶口的走。
畢竟城裡人吃的口糧,都是按照人頭分的。
戶口不在城裡,吃喝都成問題。
可要是不帶走妻兒、丈夫,那這個家不就散了嗎?
家散了,當初成家生子的意義何在?
村裡人雖然淳樸,可不傻。
這些事,腦筋轉的快的人,現在都已經琢磨出了味。
甚至,都有人組織家族會議,研究要真有知青回城的政策,該怎麼面對之後發生的事。
當然,也有人找到了大隊長那裡。
畢竟,對於國家的政策,沒有人會比大隊長他們這些做領導的知道的早。
大隊長聞言,也只能嘆氣。
他就是一個小村子的隊長,他又能有什麼辦法?
國家法律,豈是個人能夠違抗的了的?
再說,結婚的人都還有離婚的呢,知青要真一心想回城,他們村就算是再團結,也不能將人給扣留下來。
限制人身自由,這可是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