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零七章 鋼琴曲《致愛麗絲》

其實,鄭一默對自已女兒一直很自豪,今天所彈奏《愛之夢》這首鋼琴曲,不僅遠超出了他的預期,甚至比他想象中還意外!

剛才看小弦表情,他這做父親很清楚,今之小弦非同往日,其神韻,完全融入這首《愛之夢》鋼琴曲中!難道說,有誰讓他家小公主,產生些許想法?

以前同樣聽過小弦彈奏這首《愛之夢》鋼琴曲,不知以前是她還不夠熟悉原因,還是說今天有前面的凌天雲做榜樣,讓她不自禁地沉浸於中……

《夢中的婚禮》與《愛之夢》鋼琴曲,同樣有個‘夢’字,但他們兩人就是把所有的聽眾,實實在在的引入那份不能言喻的美麗幻境中一樣……

小弦彈奏鋼琴的熟練程度,也是讓鄭一默歎為觀止,是不是自已太過於忙碌,對她關心不夠啊,她的進步讓自已竟然有些吃驚!

“藍叔叔,舒阿姨,謝謝你們!慚愧的是,小弦沒有你們說的那麼好!

在對其《愛之夢》作曲背景微微瞭解後,因為喜歡吧,平素稍加練習了!”

鄭弦一邊慢慢向臺下走去,一邊有些靦腆地對藍雲與舒月說道。

後面緊接上臺的是雲嫣,她演奏的鋼琴曲是貝多芬的《致愛麗絲》。

貝多芬一生沒有結過婚,但是,他一直盼望著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侶。在18081810年間,貝多芬教了一個名叫特蕾澤·瑪爾法蒂的女學生,並對她產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暢的情況下,他寫了一首《a小調巴加泰勒》的小曲贈給她。貝多芬還在樂譜上題上了“獻給特蕾澤”這樣幾個字。以後,這份樂譜一直留在特蕾澤那裡。貝多芬逝世以後,在他的作品目錄裡也沒有這支曲子。直到十九世紀六十處代,德國音樂家諾爾為寫貝多芬傳記,在特蕾澤·瑪爾法蒂的遺物中,才發現了這首樂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圖加特出版這首曲子的樂譜時,諾爾把曲名錯寫成《致愛麗絲》。從此,人們反而忘記了《致特蕾澤》的原名,而稱之為《致愛麗絲》。

這首曲子是很多人聽到過的鋼琴曲,是一首很好聽重複很多的鋼琴曲。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從音樂盒裡,音樂噴泉,都聽到的是這首曲子,在酒店餐廳,各種高雅的場所也能聽到。

很多人都聽過前面部分,但是後面的部分都沒有聽過,後面是旋律很快的部分。

人們也喜歡把《致愛麗絲》稱為“微不足道的音樂“。但這種微不足道凝聚了貝多芬強烈的體現個人風格的創作理念,體現了他獨具一格的創作思維。樂曲還有其它種種的獨具匠心之處,無一不顯示了貝多芬創作中一貫的嚴謹精神。所以儘管《致愛麗絲》只是一首演奏時間只有3分多鐘的小品之作,但也可以說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的一個濃縮體,同樣滲透了他的精神表達。

另《致愛麗絲》基於一個純樸而親切的主題,這個主題把特蕾莎溫柔、美麗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繪。它在這支曲子裡先後出現了十六次,因此,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印象。好似貝多芬有許多親切的話語正向特蕾澤訴說。後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絃,猶如二人親切地交談。

《致愛麗絲》全曲由五段組成。a段用的是a小調,顯得溫柔而親切。然後,轉到c大調,它是a小調的關係大調,情調頓時明朗起來。

這個曲調,感情更加明朗。經過一連串快速音的過渡,又回到a段。

c段多用和絃,氣氛有了轉換。情緒顯得嚴肅而穩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現了一個由三連音組成的樂句。表現熱烈的情感。經過一段下行半音階的過渡,又把樂曲引回到a段,樂曲在非常優美和溫柔的氣氛中結束。表現了美麗、單純而活潑的少女性格的音樂形象。

一曲終矣,大家還沉浸此中而無覺……

喜歡茵絕遙請大家收藏:()茵絕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