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嫣,鋼琴彈奏得真不凡呀!”
“這曲子很短,可讓人沉浸之中竟不自覺!雲嫣真是個小才女!”
“貝多芬的曲子能彈奏得如此好,真不容易呀!”
在雲嫣走下臺時,伴隨熱烈的掌聲與大家經久不息的讚賞聲此起彼伏……
一位陌生的小女孩,大概七八歲樣,一張小圓臉很可愛,穿著公主服,手裡捧著一大束紅玫瑰,歡快走到了雲嫣面前,一邊微微躬身對她行了個禮,才把手中紅玫遞給了雲嫣,用甜甜的聲音,微笑著對她說道:
“小嫣姐姐,我叫雲樂,與您一個姓哦!
我非常喜歡您彈的鋼琴,太好聽了!可惜有些短,下次一定彈首長的樂曲哦!相信我們一定有緣再相見!
這束紅玫瑰送給您吧!希望有一天,一定會有一位特別帥氣又很優秀的大哥哥喜歡您!我提前祝福您!”
雲嫣看著這位叫雲樂的漂亮小公主,笑著接過她手中的紅玫瑰,臺下立即又響起熱烈掌聲以及歡呼聲!
雲嫣說:“雲樂小妹妹,謝謝你,我記住你的話了,下次上臺一定彈奏一首偏長的鋼琴曲!並且我們是一定能再見面的!有你這個好妹妹,姐姐我太幸福了!”
聽至此,雲樂小天使順勢與雲嫣擁抱了下,她才快速閃入人群中!
藍雲、舒月、鄭一默、葉純也走過來,禁不住都先後誇讚雲嫣道:
“小嫣,讓你藍叔叔吃驚不小啊!想不到你的鋼琴可以彈奏得這般神化,如此短的曲,怎麼就能讓我們一樣情不自禁醉入其中!”
“小嫣,你舒阿姨的寶貝,下次真的如小樂說的,記得彈曲長的,讓我們多欣賞下,而不是餘猶未盡想再聽你彈一曲呀!”
“小嫣,你一默叔叔沒猜錯的話,你從小也是受過專業訓練或者優秀導師指導,才讓你的鋼琴可以表現如此優異!你一點不比小弦差,於你們伯仲之間,各顯音樂才賦!”
“小嫣,你葉阿姨也是太愛你了,和我們家小弦不相上下啊!聽你的鋼琴曲,簡直是一種享受啊!”
雲嫣微笑著低下了頭,她有些忐忑地回答他們道:
“藍叔叔、舒阿姨、一默叔叔、葉阿姨,我沒有你們說得那麼好!只是有些固執地喜歡這首《致艾麗絲》,所以就這樣了!下次我會選擇彈首長的樂曲!”
現在輪到藍茵上臺了,藍茵彈奏的鋼琴曲是《少女的祈禱》
《少女的祈禱》為波蘭女鋼琴家巴達捷芙斯卡(badarzeska,18381861)作於1856年,是舉世皆知的鋼琴小品。結構單純,淺顯淳樸,親切感人,雖略帶傷感,但又異常柔美,逼真地表現了一個純潔少女的美好心願。<odia dzieicy)
俄國作家契訶夫十分欣賞這首小品,在創作劇本《三姐妹》時,曾註明將此曲用於第四幕。
樂曲採用主題與變奏的曲式結構,降e大調,44拍子,行板。簡短音階下行接兩個琶音引子後,便是由分解和絃的上行音調和輕捷的下行音調組成的主題。其波浪式的旋律線和上下行的音型,具有柔和的迴旋感。表現了天真無邪的少女的遐思和幻想。這首鋼琴曲結構簡潔、親切、溫婉、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八個小節的主題重複一遍後開始了三次變奏,彷彿預示著少女豐富的感情變化。其委婉的旋律發自內心深處的真誠,彷彿是少女對美好幻想的期盼,它令所有學習鋼琴的學生都喜愛和著迷。<aiden's prayer》是名副其實的少女所創作。作者巴達捷夫斯卡是一位波蘭少女,在十八歲的花樣年華里譜寫了《少女的祈禱》,二十四歲便夭折了。她的青春是短暫的,但她留下的這首鋼琴作品,卻是一支永開不凋的鮮花,永遠綻放在世界音樂的百花園裡。一百幾十年來,在接觸過鋼琴音樂的人當中,有誰不知道這首名曲呢?這首作品作於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誌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脛而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此後相繼以八十餘種不同版本風行全球。
喜歡茵絕遙請大家收藏:()茵絕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