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實際臨床而言,經典術式與背馱術式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差別,不存在哪種術式更好......”
方樂耐心的講解著:“具體的選擇自然是針對某個患者,存在哪一種術式更為合適的差別。具體首先要根據外科醫生所擅長的術式及相應的配套裝置、供肝情況、受體原發病和相應的解剖情況來選擇,因此要因地制宜選擇比較適宜的移植術式。”
田邊有郎:“.......”
聽著方樂空大假的解釋,田邊有郎很想說你講了一個寂寞。
這樣的套話田邊有郎自己也經常給人說,雖然方樂說的是事實,但是實際的臨床中,肯定還是要有具體的判斷標準的。
要不然開創新的術式幹嘛?
方樂做的是華夏的首例活體肝移植,首例就開創了新的術式,這由不得田邊有郎多想。
“方醫生!”
一位江州省的肝外專家站起身道:“手術的時候我聽關教授說,背馱式肝移植對於阻礙原發病的復發有很大的效果?”
“原發病?”
田邊有郎又是一愣。
就肝移植患者中,肝癌的患者的群體是很大的,而肝移植術後肝癌的復發也是肝移植患者術後的一個不可控因素。
“這個現在還不好說。”
方樂道:“從理論上講,確實應該是有幫助的,但是目前還缺乏更多的臨床驗證。”
這種術後機率事件,是要多臺手術來驗證的,這才是第一例,也沒什麼好說的。
不過田邊有郎卻有點半信半疑。
任何新的術式都不是隨隨便便出現的,而是有目的性的,這也是田邊有郎這麼多年的醫療生涯總結出來的。
倘若沒有目的性,按照前人的術式肯定是最安全風險最小的方式,又有什麼人願意冒著風險去改良,去創出新的術式?
華夏的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風險肯定是相當大的,而在首例中,方樂就運用了新的術式,怎麼可能沒有目的性?
“張桑,患者的資訊你瞭解嗎?”
田邊有郎詢問邊上的張瑞華。
“聽說是雙彙集團總裁的兒子。”
張瑞華低聲道。
然後田邊有郎瞬間就覺得自己懂了。
大財團的公子,所以方樂才用盡心機,不惜創出新的術式。
“患者是肝癌晚期。”
張瑞華繼續說道。
“中了,全都中了。”
田邊有郎再次肯定自己的猜測,肝癌晚期,原發病啊,這種術式如果可以減小原發病的復發,那麼肯定是值得冒險的。
畢竟首例手術的風險就很大,哪怕參考國際上成功的案例,術後恢復情況也不好說,冒險採用新的術式,萬一患者術後效果更好呢?
方樂這是覺得他在這兒,不願意給他說實情,所以才用這種空大假的話糊弄他。
肯定是這樣。
田邊有郎心中猜測。
新的肝移植術式,而且還有諸多好處,田邊有郎一定要弄清楚這個術式的精髓,如果能把新的術式和他之前的結合起來,那他田邊有郎肯定會成為R國當之無愧的肝外首席,整個R國當之無愧的第一。
方樂在臺上繼續講著,下面不少人認真的做著筆記,一直到中午十二點多,術後分析會議足足開了近四個小時,這才結束。
“嘖!”
一邊散場,有人一邊惋惜的搖了搖頭。
“錢主任,你這什麼表情,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