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同之所以來此就是為了瞻仰一下關尹子的風采。
何維同穿過廢墟,來到了一處石室。
這是一個不大的石室,面積不過幾平,高也不過數米,一個普普通通的廢棄石窟。
而石窟中央則是盤坐著一位鬚髮潔白的老年人,他就坐在哪裡,周身散發著淡淡的光暈,彷彿與天地融合到了一起,無法靠近也無法觸控,看著很近但是又極遠。
何維同站在石窟前,靜靜的看著石窟內的那道身影,沒有說話。
就算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尹喜也絕對稱得上大佬,他的傳承絕對不凡。
南朝人郭仲產《南雍卅記》有載:“武當山有石門石室,相傳為尹喜所棲之地”。武當山大頂之北有“獅子峰”,巖壁上有尹喜巖,一名仙岩。其下有澗名牛槽澗、青羊澗。留傳有老子會訪尹喜的神話故事。元代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記尹喜巖“古有銅床玉案,今無”。元代羅霆震呤《尹仙岩》詩曰:
道之所隱即仙靈,心印函關道德經。
不待邛州乘鶴去,此山仙己是天涯。
老子有沒有來武當與尹喜相會,何維同不知道,畢竟武當沒有老子得虛影。
何維同慢慢放鬆,收回心神,不再以接觸那道虛影為目的,他走進了石窟,盤坐在關尹子所在的地方。
他雖然逐漸與虛影重合,但是他任然感受不到關尹子得存在,他雖然坐在這裡,但是那道虛影就如同遠在天邊,亦或者根本就不在他所在的空間,看的到感受不到。
何維同緩緩閉上了眼睛,他想感受一下在此地修行有什麼不同。
大佬常駐之所,必有不凡。
就算是一平凡之地,也會因為大佬的常駐而慢慢產生變化。
例如嵩山,禪宗祖師達摩九年面壁之所,就因為達摩面壁而在石壁上留下了虛影。
何維同運轉功法,與天地相連,採氣補食,壯大自身。
何維同剛剛突破,境界還有點不穩,慢慢的,在何維同的感知裡,周身方寸之地逐漸有道則湧現,以地面居多。
何維同來到了一個朦朧的世界,這裡非常的空,灰色一片,什麼都沒有,但是隨著這股道則的湧現,灰色的空間中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影,是那關尹子。
何維同靜靜的看著畫面中關尹子修行、讀書、生活的場景,心中突然生起一股清明之感。
這股清明之感瞬間席捲全身,剛剛突破的境界在這股清明下快速穩定。
驟然,何維同對自己所處的境界有了一個認知。
內丹術的修練有“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返虛、練虛合道”的說法。
何維同覺得自己如今應該站到了第一個臺階,也就是練精化氣這麼一個階段。
煉精化氣又稱為百目關、小周天,為內丹術築基功夫後的第一階段。
何維同之前的境界很是寬泛,每個門派都有不同的說法,若是在道教裡找一個說法,那應該就是“百日築基”。
百日築基不是說一百天,它只是一個寬泛的說法,天覆根骨上佳者,或許只要寥寥數月,但是天覆根骨差的或許就要數年,甚至數十年,亦或者一輩子都不能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