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6章 “定、靜”二法

“書公,那麼接下來的階段是不是“靜”?!”

“《大學》有言,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書中仙點點頭道:“不錯,定而後能靜。古來聖賢,都是在定靜二字上下功夫,我也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人如果能自控,能定得住,那麼就自然而然,會靜下來…”

“有的人想看書,卻很浮躁,靜不下來;有的人焦躁不安,卻難以調息。很多人都能動得起來,但是能靜得下去的人,卻需要定力!”

“一個人想要徹底地靜下來,就先得要去除慾望和妄念,每天睡醒覺,頭腦中總會有些聲音,讓你幹一些事情,想一些事情,這就是妄念……”

“該起床,你就起床;該做事,拿起就做。你真正做的時候,不會亂想。”

“養成言行一致的習慣,提高行動力,內心就會安寧,滋養心靈,精氣神凝聚,精力充沛,心靈會進入大靜之中。”

“這個時候的特點就是睡一會兒就睡得特別香,也就是可以進入深度睡眠。一覺起來精神煥發,氣質如暖玉,給人感覺在發光一樣。”

洪康想起了馴馬、熬鷹這類事情。

言道:“人用苦功強行把自己心定下來,就如奔騰的野馬,你把它拴住,不讓它動,久而久之,它也就會靜下來。因此,“定”是強行不動,“靜”是自然不動,兩者高下立判。”

書中仙哈哈笑道:“君上所言正是。”

這種自己提到一點,對方立刻理解還能夠舉一反三的感覺,實在是太妙了,這就是與合適的人論道的好處啊!~

“其實,這“定、靜”二字相應的境界,我還是從一位詩詞大家的手札裡得到的感悟。”

“那位大家在其手札裡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一切景語皆情語?!”洪康念頭一轉,便回憶起來,“是出自王靜安的《人間詞話刪稿》。”

書中仙讚歎道:“不錯,我當初第一次看還是在君上幻化出的書城的時候。”

“對於景語、情語之辯證分析,觸發了我的靈感。”

“他說,大多數人寫詩作賦,都停留在“心隨境轉”這個層面。”

“比方說,如果連續陰沉下雨,人就會感到憂鬱,情緒低落,體現在文字上也就帶上了相應的情緒,這是心情受環境的影響。而太陽出來,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人的心情自然雀躍起來。”

“心隨境轉的這個層面,人是做不了主的。也就是說,外界環境的影響力,大於自己的自控力。故而,需要繼續下功夫,定靜。”

洪康贊同道:“有道理。”

不單單是寫詩作賦方面,這“心隨境轉”還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他想起了自己第一世的生活,剛從象牙塔裡畢業出來,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一時不知未來在何方,最後就隨大流的找了份助理研究員的工作。

人呢,倒是在城市裡生活,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可每天擠公車地鐵,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心境是擁擠的、疲憊的、厭倦的……

週末來了,他總會遠離城市,到深林、公園、湖畔走一走,爬一爬,心隨境轉,豁然開朗。

書中仙道:“而更上一層者,又不一樣。”

…………

沉靜非緘默之謂也。意淵涵而態閒正,此謂真沉靜。

《讀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