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康盯著陷入深思的書中仙,眼皮微微一跳,蓋因,他捕捉到了書中仙剛剛的念頭,和龐青羊一對視,兩人皆是啞然失笑。
“書公,可別魔怔了。”洪康笑著提醒。
“別打擾我,我現在靈感如泉湧……”書中仙一揮手,頭也不抬。
“這……”
洪康沒繼續說,他知道此刻無論他說什麼,書中仙都聽不進去。
片刻後,書中仙停下了頭腦風暴,目中暢意,彷彿處於賢者時間。
這是求知慾得到滿足的狀態。
“得君上這麼一指點,我感覺接下來的體系的基本架構就有了。”
“但心靈脩行的難處,在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不能夠身教,不像武道術法,有個標準的規範,或是相應的功法。”
“悟得到的人,一下就悟了,悟不到,一輩子都在打轉轉,跳不出那個圈子。”
洪康贊同這個觀念。
所以,這種從“心”入門的修行法,門檻其實比其他都要高。
而且,早期本身沒有任何護道手段,不像其他型別的修行法,一開始便可以形成基本的戰鬥能力。
心靈上的事情,總歸是虛的。
不如站樁煉體、打坐練氣、觀想存神,可以實打實的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一點一滴,一絲一縷,一分一毫……
龐青羊道:“但任何一種修行體系的創立,有跡可循才能夠更好的傳播。”
洪康問道:“書公和諸葛先生可想過,若是想要讓讀書人邁入儒道修行法的門檻,這課程該如何安排?”
書中仙呵呵一笑:“不瞞君上,關於這點,我和諸葛已經商量好了。”
還真的有安排!~
洪康和龐青羊齊刷刷的望向他。
“最開始,當然從《論語》入手,這是必不可少的基石,可以讓學生汲取先輩們的人生智慧,悉心體會,並堅定地付諸實踐,每日三省吾身,強力自克,而所謂“道心漸深”。”
洪康懂了,總結道:“這是在學習“君子之道”,若能一以貫之,必可卓然有為。”
一點便通,一講就會,一會便精,洪康的這種反應力、理解力、學習力,估計是所有為師者最喜愛的弟子了。
書中仙心裡升起感慨、歡喜。
有句話怎麼說,高山流水覓知音。
無怪乎古人有云:“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書中仙伸出兩根手指:“接著,便是熟讀《孟子》,以其學說修身致用、經世濟國,養浩然正氣而心懷天下。”
“培養踔厲風發的人格風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格操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人格標準。”
洪康想了會兒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學生透過學習“正義之道”,塑造自身人格品質,宛如從一塊劣質玉石打磨成溫溫瑩玉。”
書中仙笑容更盛,伸出第三根手指。
“然後,就是《大學》和《中庸》,它們的精華是天道與人道的統一,是天性與人性的統一,是理智與情感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