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三月,印度商業和工業部突然宣佈了‘重大利好’!
他們說了:要對外國新能源車企在印度的投資給予最大幅度的優惠措施!
新規定表明:任何定價在3.5美刀以上的進口電動汽車,相關生產企業可以在五年內享受15的優惠關稅!
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
在這之前:但凡是在印度出售的進口汽車,價格在四萬美刀以下的徵收70關稅,超過四萬美刀的徵收100關稅!
那些公知在抨擊龍國汽車關稅吹捧印度‘自由經濟’的時候從來沒有說過這點兒——那個戴眼鏡的胖子,說的就是你!
按照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的話說就是:‘我們邀請全球的企業來到印度,我相信印度將成為全球電動汽車製造中心,這將創造就業機會並改善貿易’。
那麼印度這鬼話能有人相信?
答案是:真能!
比如說大眾!
現在電動車領域就是被龍國主導!
龍國電動車崛起把全球各大車企都打擊的不輕。
大眾就是最難受的。
曾經龍國是大眾最大的單一市場,但是隨著龍國電動車企崛起,大眾在龍國市場的份額開始大幅度縮水利潤下滑。大眾股價這些時候一直都在跳水。
關鍵是龍國電動車熱潮席捲全球,歐洲也不例外!去年歐洲電動車佔了汽車銷量的25左右,像挪威去年電動車銷量佔了全國汽車銷量97.5!那些龍國汽車頻偏進入歐洲蠶食了傳統歐洲汽車巨頭的市場!
股市、市場雙重打擊!
這種熱潮也就導致像大眾等車企也要把自己的生產從汽油和柴油車轉向電動車。但是這也造成另外一個問題——現在電動車不管是技術還是市場都被特斯拉和龍國的車企搶佔了縣級,而且德國車企也沒法低成本生產電動車也無法降低成本!
現在大眾就是在開源節流,已經計劃在國內關閉工廠並且裁員,要在未來兩年內削減大概110億歐元的成本,為了就是在現在電動車轉型中生存下去。
而這時候他們的破局點在哪?
需要一個有工業體系、龐大市場、工人費用低廉、基建完善、物流便利的的地方。
哦,這個地方最好不是龍國,要不然就沒有暴利了。
那麼這個星球上符合要求的也就那麼幾個: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巴西……沒了!
沒錯,就這四個國家!
非洲那邊倒是成本低,但是能跑到那邊去建廠嗎?
先教他們種地再說吧!
其中比較起來最合適的是巴西!
畢竟那裡水流量全世界第一,水電佔比90以上,玩電車毫無壓力,而且他們也有汽車產業,雖然技術有些落後但是有!
但是巴西電車市場已經讓龍國佔領了,人家的總統為了和龍國合作都卑微的說出‘我很愛看龍國足球’,總統專車都換成仰望u8的地步了。
雖然大眾汽車在那裡銷路很好,但是失去了先機。或者說整個南美他們都失去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