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也就不了了之,所以這院子裡看起來也甚是樸素一些。”
“這劉子司倒是一個勤勉的讀書人,可惜了。否則若是他為官,定是百姓幸事、”餘乾隨意感慨了一句。
鄧管家輕輕頷首,並未附和。
很快,陸行就走了回來,看著餘乾搖了搖頭。這院子裡並沒有任何異常之處。
餘乾見此,問向鄧管家,指著右手邊第一間屋子問道,“這間是..”
“這是書房,是劉子司最常待的地方,平時都是在裡面讀書寫文章。”鄧管家回道。
餘乾點了下頭,直接走過去,輕輕的推開房門。
一時之間,滿面的墨香撲鼻而來。
這是書籍特有的味道。
屋裡除了一張書桌之外,全是書架,上面密密麻麻的擺滿了許多書籍,每本書籍都像是被經常翻閱的樣子,絲毫灰塵沒有。
後頭的窗欞輕輕的透著微風進來,將書架上的書籍吹的簌簌作響。
這撲鼻墨香也是清風送到跟前的。
“這劉子司看起來極為刻苦。”一邊的崔採依聞著滿屋子的書香,忍不住感慨一句。
她出身名門世家,對讀書人是抱有最大的尊重的。這世界雖然有修士,但是人們對讀書人還是非常尊重的。尤其是那些飽學之士。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在這依舊適用。
像崔採依這種世家子弟對讀書人的看重是從小就樹立這份意識長大的。
餘乾巡視了一下四周,最後落在書桌上那已經乾涸的硯臺。一把尺子下壓著一張白紙,上面似是有未寫完的文章。
餘乾走過去,拿起文章看著,顯眼的四個字落在首部:經國十策。
在往下看去,全是文縐縐的古文,大體講的是治國方針,這一頁紙所記載的全是從民生角度進行闡述。
其中一點直接把餘乾看懵逼了,轉化為大白話就是,官府強制分配部分田地,佃戶可擁有自己的土地耕作,這部分的土地不可兼併。
要知道,在古代,土地兼併是必然的情況。
尤其是一個成熟的封建王朝,隨著時間的流逝,必定會有這種現象。
像這紙上寫的人人有田種,這特麼不是扯犢子呢嘛?你當是打土豪,分田地啊。
餘乾只能說一聲臥槽,這話自己這個現代人在這都不敢說,而這位執筆客卻敢寫在紙上?
鄧管家見餘乾見到紙上內容震撼的神情,主動解釋道,“老爺說,劉子司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但過於理想化,過於離經叛道。因為這種事,老爺沒少說劉子司。不過他倒是也不怎麼聽,平時多會寫些離經叛道的文章自己看。
看完就燒,這一份明顯是劉子司未寫完的文章。餘執事莫要見怪。咱們大齊言論自由,私下裡劉子司這種行為不算違亂。”
餘乾點了下頭,依舊有些震撼劉子司的驚天想法。
別的不說,單從這滿屋書香,以及這份未來的及寫完的民生策論來看,這劉子司絕對是一個有自己理想的讀書人。
雖然出發點在當代的人看來離經叛道,有顛覆國本的嫌疑。
但是在餘乾看來是偉大的,這應該是一位跨時代的有志青年,可是就這樣死於無名。
公孫嫣和崔採依兩人則是也好奇的走過去拿起那張白紙看著。兩人雙雙震撼住了。
她們是土著,自然更是知道這種言論所能帶來的禍亂。要是被那些特權階級的人看到,別說中蠱毒而死,到時候怎麼人間蒸發的都不知道。
不過同時,一股疑惑湧上兩人的心頭。
張廷渝在知道劉子司有這種離經叛道的想法,卻為何不強行阻止,還任由其專研的模樣?
鄧管家這時走過來,直接拿過這張紙,說道,“抱歉,此物和案子無關,不方便給你們。”
說完,就將白紙納入自己的懷裡。餘乾他們倒是沒有阻攔,只是點著頭,表示自己明白。
很快,在書房裡溜達了好幾圈的陸行折行回來,再次對著餘乾搖搖頭,又是什麼有用的氣息都沒有發現。
餘乾點了下頭,對鄧管家說道,“鄧老,這屋子還請繼續保持原樣。之後,可能會派專業人士來檢視所有的書籍看是否能找出線索。”
“好的。”鄧管家點頭應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