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個人硬往裡闖,五城兵馬司的人又豈能任由他們撒野,雙方便拉扯對罵起來。你來我往之下,漸漸的被對方激出了火氣。
也不知是誰先動的手,兩方人馬很快扭打在一起。
十幾個人哪裡是幾百個人的對手,就在五城兵馬司的人快要扛不住的時候,另一個書吏帶著一百多個城衛回來了。
看到眼前這副場景,城衛們暗暗叫苦,急忙上前拉架。誰知還沒來得及將雙方隔開,各自的身上就捱了好幾下。
接下來,便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大混戰。
“混賬!混賬!”勤政殿裡,元和帝龍顏大怒,手裡的茶盞重重一摜,在玉石臺階上砸的粉碎。
宮女太監們瞬間跪了一地,戰戰兢兢的不敢發出一絲聲響,唯恐在這種時候撞到槍頭上小命不保。
“聖上息怒。”佟總管急忙拿出一塊帕子,小心翼翼的擦拭灑在龍袍上的水漬。
元和帝深深吸了口氣,起身在殿內來回走動,眉頭緊緊皺起。
佟總管不敢出聲,躬身站在一旁。
昨日三百多人闖入五城兵馬司要人,與一百多個城衛打了起來。雖然無人死亡,但是重傷幾十人,輕傷者更是多達二百之眾,且多半是平民百姓。
大過年的鬧出這種事,五城兵馬司的長官直嘆晦氣,也怕上面怪罪,竟是沒有上報兵部尚書(五城兵馬司隸屬兵部),將這事兒壓下,協同京兆尹將所有鬧事的人全部抓起來關進了牢裡。
天子腳下,他知道壓不了太久,只想等過完年再把這些人放出來。結果當天下午,這些人的親眷匯聚到一起,氣勢洶洶的奔到大牢要人。
這人都被關起來了,又哪是說放就能放的?雙方一言不合起了衝突,再次變成一場大混戰。
眼看局面越來越不受控制了,五城兵馬司的長官不敢繼續武力鎮壓,只能將事情的原委上報至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大罵了下屬一通,立即將兵部的官員們召集到府裡商議對策。
就在他們商議的工夫,越來越多的人彙集到一起,不僅要求京兆尹放了被關押的人,還要把嘉明郡主抓起,聲稱嘉明郡主這樣的毒婦應該殺一儆百,立即處決。
嘉明郡主毒殺張次輔一家並縱火讓他們死無全屍的事,已經如驚雷一般傳遍了大街小巷。那兩場暴亂,更是讓百姓們相信嘉明郡主不可能給張次輔一家償命。
在有心人的蓄意誘導下,許多對媳婦不太好,或是媳婦脾氣不太好的人家,認為嘉明郡主敗壞了風氣,若是不嚴加懲罰會帶壞更多的女人。
這件事徹底壓不下去了,兵部尚書在昨天傍晚匆忙入宮,向元和帝稟明瞭此事,奏請元和帝嚴懲嘉明郡主,以免引起更為嚴重的暴亂。
元和帝下旨命京兆尹放了被關押的人,並從戶部撥銀給傷者治療。當天夜裡,秘密派人將燒傷昏迷的嘉明郡主接進了宮裡。
沒想到有人走漏了訊息,幾乎一夜之間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嘉明郡主在宮裡。於是成百上千的百姓再次匯聚到一起,清早就到宮門口為張次輔一家伸冤,要求嚴懲嘉明郡主。
朝中大臣們知道後,慌的年也不敢過了,紛紛進宮跪在了勤政殿外,奏請元和帝將嘉明郡主關進大牢,以平民憤。
日影南移,花白的日頭從大門口投進了殿裡,照亮了御案上懸掛的那塊鑲嵌著“勤政愛民”四個字的匾額。
元和帝盯著匾額,良久後方開口:“宣秦淮。”
佟總管躬身:“是。”
很快有個小太監來到勤政殿外,向站在臺階下的文武百官傳達了元和帝的口諭。
人群裡一陣騷動,紛紛看向秦淮。
秦淮沒有理會他們的目光,正了正衣冠就往勤政殿的方向走去。
路過內閣王首輔時,突然聽他說道:“此番張大人一去,秦大人入內閣指日可待。遙想當年張大人屢屢在御前為你表功,足見對你的看重,想必也是希望如此。”
秦淮面露哀色:“張大人對下官的提攜之恩,下官沒齒難忘。本該結草銜環,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