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安的內心,其實最想的還是待在大明。
或許是有些傳統吧,大明對於朱安來說,便是家鄉。
其實若是想在海外發展,守孝結束後,朱安就可以直接離開大明。
西域那邊的路子,早就打通了,而且離開了大明,朱安可以更好的施展拳腳。
不管是搞個地盤當土霸主,還是成為海上之王,對朱安來說,問題都不是很大。
可是他真的不想離開,這種離開的感覺,就像是前世畢業後,獨自一人在大城市裡去打拼。
那種孤寂的感覺,真就是隻有自己才能體會。
所以,哪怕是知道商會這樣做,很容易被人說是收買民心,很容易崩盤,他也要咬牙去賭一賭。
狡兔三窟的道理他懂,常安商會雖說是他的根基,被毀對他也會元氣大傷,但終究不至於一無所有。
大不了在海外,西域再度開始唄,以他的能力,哪裡不能起飛。
在大明,他是謹小慎微的,看似手下商隊財力雄厚,在西域那邊,更是一方地下霸主級的勢力。
可相對大明,也就如此了。
商人的身份,隨便一個參將,都能將他玩死,難不成帶著幾千人造反?
哪怕一個縣官要治他,也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唯有在大明西域邊疆,那等龍蛇混雜,三不管地帶,才能逍遙自在。
至於在京師,要不是有老爺子罩著,他都不敢讓這幾個分會長到茶樓來見他。
他不是什麼迂腐之輩,老爺子的體量,他大概都是能猜出一些的。
身為皇親國戚,又是朱姓,定然是跟陛下同甘共苦過,才有如今這等權勢。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左右陛下決定。
縱觀洪武四大案,可有牽連到姓朱自家人身上?
唯一殺的幾個老朱家的親戚,那也是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這還是因為遠親。
譬如朱桓,憑藉“皇侄”的特殊身份,橫徵暴斂,強搶民女,可謂是無惡不作。
即使這般,若不是監察御史鄭士元堅決要將其處死的話,朱元璋念及其父親的恩情,說不準都要繞他一命。
要知道當時,貪個幾十兩銀子的,那是毫不猶豫斬立決,而朱桓何止貪千兩。
所以朱安明明知道老爺子底子厚,哪裡又會傻到不借其勢。
他不知道馮老是誰,對於這些儒家名士,一直就不是朱安所關注的物件。
但他知道,他和馮老聊的事情,馮老絕對會告訴老爺子。
所以他就目前的災情,重點講解了‘以工代賑’的承包制策略。
而老爺子知道這個方案後,朱安打包票,絕對會告訴陛下知曉。
朱安明白,當今陛下雖說不懂商業,但文采可不低,自然能看出其中的利弊。
對於現在的大明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其壞處。
“估計明天早上,老爺子就會直接來找我了。”
朱安內心極為肯定,老爺子肯定忍不住的,畢竟對於這個策略,很多細節的地方,他講述還是有些模糊。
所以老爺子自然要過來詳談。
其實朱安之所以選擇這個方案,自己也是有幾分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