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沒過多久,南昱的全國人民都知道了,皇帝十年前酒後亂性寵幸了一個下等宮女,結果生了一個兒子。
宮女自覺德不配位,自願帶著兒子住進冷宮,每日為萬千黎民祈福,祝禱國運昌隆。
十年後,聖旨道:宮女桂梅誕育皇家子嗣有功,又為國祈福十年,今封為賢德妃,執掌西宮。
一道聖旨能改變貧富,也能定人生死,逆天改命只在剎那之間。
在眾人眼裡,桂梅兒從此飛上枝頭變了鳳凰,體弱的兒子也入了宗室族譜。
這本來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然而桂梅兒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名義上是執掌西宮,一時風頭無兩,可自從住進了西宮,皇帝一次也沒去過。
雖然給了不少賞賜,但最重要的金印卻一直沒給送到西宮,只有一道冊封的聖旨在供桌上面供著,孤零零的。
雖然只是擔個虛名,但安生日子哪能如意的過?
一年後,皇帝冊封年僅十一歲的兒子為平王,去往東昱為質。
這少年王爺不是別人,正是桂梅兒的孩子。
從此後,南昱就越來越不太平,甚至呈現出了一種詭異。
先是太子暴斃,後是皇后瘋癲,到後來,連皇上都癱瘓在床不省人事!
自古以來,國不可一日無君。
為了綿延國祚,當朝宰相和輔國大將軍一起提議,命人將夜昭把遠在東昱的質子換了回來。
一回國,就被封為了太子。
只等皇帝駕崩,便可順理成章繼承皇位。
桂梅兒也母憑子貴,成了南昱歷史上第一位沒有鳳印的皇后!
說來也怪,這太子的病,在回到南昱以後沒多久,居然莫名其妙的好了。
人也長高了,也長壯了,華服加身,還真有幾分皇家氣派。
加上聰穎好學,勤奮刻苦,與宰相討論國事也常常對答如流,以至於文武百官常常滿懷希望的讚歎:“南昱之幸,百姓之福啊——”
此前往事,在南昱國中人盡皆知,並非什麼秘密。
明月來到南昱後,一來為了儘快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看看是否有什麼致富好路子,二來也為日後追查身世做準備,於是就常常以男裝示人,幾乎沒穿過女裝。
對外,夜昭府裡的管事也沒阻擋過明月,每日只是好茶好水的養著,既沒有王妃的頭銜,也沒有任何指示工作。
如此一來正和了明月的心意,整日流連在茶樓酒肆,沒用多久就把這南昱國都的地形摸了個熟。
奇聞異事、朝中野史也聽說了不少。
在明月看來,野史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因為通常來講,都是後世人來編寫前朝的史書,而寫進史書的內容必定是後世的上位者想讓人們看見的。
也就是說,那是經過刪減和修飾的。
夜幕降臨時,明月才邁著有些乏了的步子回了王府。
今日看了一整天的熱鬧,歸根結底只看了一件事——太子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