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時分,百泰街上的大排檔又熱熱鬧鬧地開張了。烤羊肉串的,炸臭豆腐的,炒菜的,拉麵的,各種食物的味道摻和在一起,把圍牆內的一些大學生吸引出來。油膩的市井氣息浮游在空氣裡,方自歸在一個攤子上請莞爾吃炒麵。
因為覺得不好吃,莞爾那盤炒麵只吃了兩口就不要了。在“粒粒皆辛苦”教育下長大的方自歸,很有些不高興。方自歸埋怨莞爾的小姐脾氣,兩人開始爭執,然後爭執的內容逐漸發散,從物質領域延伸到了精神領域。
“你已經有男朋友了,怎麼還可以有異性朋友呢?”方自歸質問。
“怎麼不可以有呢?愛情是愛情,友誼是友誼。”莞爾回答。
“我根本不相信所謂異性間的友誼。”
“你不相信,不代表就沒有。”
“就是沒有!”
“那你去同濟找的那個姐姐,算什麼?”
方自歸沒想過自己有這個破綻,一時語塞,可再一想,呂武和自己確實沒有一絲曖昧關係。方自歸理直氣壯道:“那真是姐姐,她看著我長大的。”
莞爾更加理直氣壯,“所以啊,可以有友誼,對不對?你就是封建!”
這一輪辯論,莞爾用反例法取得了勝利。
“但是你和男生聊天的方式有問題。”
“有什麼問題?”
“嘻嘻哈哈的,一點兒也不矜持。”
“我性格就是開朗啊,可不是不矜持。是你自己心眼兒小。”
“如果你改不了你的性格,如果你改不了你說話的方式,你就不要和別的男生說話。”
“你有什麼權利不允許我和別的男生說話?”
美食和說話這兩件要用嘴來處理的事情,是莞爾的兩大愛好。伏爾泰說過,“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後改革開放時代了,莞爾當然要捍衛自己說話的權利。
“你什麼時候,看見過我和別的女生說話像你那樣嘻嘻哈哈的?我那怕跟女生開開玩笑,也都是說說冷笑話,也都能做到不動聲色。為什麼你就不能做到不動聲色呢?”
“難道每個人都要跟你一樣嗎?你有一本書看,可以幾天都不說一句話。可是有哪個女生像你這樣的?”
有個性是美女的一大標誌,莞爾也不例外。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後改革開放時代了,莞爾當然要捍衛自己的個性。
“我並沒有讓你不和男生說一句話,可居心不良的男生和你說話,我是有感覺的。比如曾昊,明顯居心不良,我不許你和他說話。”
“只要對我有好感的男生,都是居心不良嗎?那你對我有好感算什麼居心?就拿曾昊來說,他是班長,我是文娛委員,怎麼可能不說話呢?”
關於莞爾和男生說話問題的辯論,兩人在這個學期已經進行了很多次,但誰都不能把對方駁倒。這成為少年方自歸的煩惱,所幸,還沒有發展到少年維特那樣絕望的程度。
辯論分不出勝負,情況越來越糟糕。
方自歸悶悶不樂回到宿舍,打算坐在床上看書。看了會兒書,發現根本看不下去。
床邊的海報上,清純的林青霞坐在青青草地上,下巴正中間的凹痕讓她的下巴好像綻放的花瓣。穿吊帶裝露出大半個玉背的張曼玉,在黑色背景中回首一笑,明眸裡全是狐媚。方自歸看著林青霞和張曼玉,腦海裡卻全是莞爾的影子。
據說女人第六感發達,其實男人一著急,第六感也可以相當敏銳。雖然莞爾否認她和曾昊有超越同學友誼的關係,但方自歸感覺不對了。
方自歸那種不對的感覺是對的。
此時的曾昊,已經甩掉了高中時就交往的女友,正躊躇滿志地把目標轉向了更有挑戰性的盧莞爾。
方自歸用經濟學和第六感分析了一下形勢,覺得形勢相當嚴峻。索維爾說,經濟學第一定律是稀缺性,既然美女是一種比大米更稀缺的資源,競爭美女的激烈程度當然會超過食品市場。這之前方自歸感受不深,隨著曾昊愈來愈浮出水面,方自歸深深感受到了經濟學第一定律的威力。
競爭對手曾昊,也在琢磨方自歸。曾昊在發起總攻前,做了下政治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評估,感覺前景非常樂觀。
毛爺爺評價白求恩是這麼說的: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箇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而曾昊對方自歸的評價如下:一個外地人,不遠千里,來到上海,把上海人民的漂亮美眉當作他自己的美眉,這是什麼精神病?這是機會主義的精神病,這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精神病。每一個上海適齡男青年都要打擊這種精神病。
曾昊以為,足球場上,方自歸是腳下敗將;若論身高腿長,方自歸是腿下敗將。況且,工大第一系系花被外系的外地鄉唔嚀泡走,本來就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把盧莞爾搶過來,順應歷史潮流,符合民心向背,對得起計算機系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