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還是微微笑著,與方自歸很缺乏儀式感的開懷大笑相映成趣。
方自歸笑痛快以後,說:“我想起來,那年我們一起騎行川藏線,是你告訴我說佛法就是‘一’。是了是了,佛法是不二法門,而西方那一套很二。我還想起來,道家講‘天人合一’,儒家講‘知行合一’,講‘四海之內皆兄弟’,講‘君子和而不同’,其實也是不同形式的‘一’。”
明一頜首微笑,“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不要非此即彼。”
“我還特別認同這本書裡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先從五濁惡世往上修,升上去清淨以後,我再下來回到五濁惡世,我再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更好的世界,而不是像小乘阿羅漢,要離開這個世界遠遠的。這個東西,就特別符合我的理念,特別讓我感到舒服。”
“契合你內心本來的善根。”
“我以前有種想法,因為我以前也不懂,我就覺得做菩薩比做阿羅漢好。做菩薩的話噢,我除了成就自己以外,我還可以回到人間幫助別人啊,好像更好玩啊。”
“更有挑戰更有樂趣。這次我再送你一本書,禪宗的,我現在的老師臺灣慧空法師所寫。”
“有時間,本來我倒是想學學中觀和唯識的。”
“很好啊!大乘三宗,如來藏、中觀般若、法相唯識,它們依次對應的是無明、行、識。禪宗的目的就是打破無明。我要送你的這本書,很多時候,用物理學,用幾何學,用ABCD1234,就會讓你明白。看上去就像產品經理,用產品經理的風格講述三藏十二部裡面的理論,成體系。論述過程的呈現,就是一個物理科代表加數學科代表的IT男的呈現,很好,很契你的因緣。書已經給你準備好了。”
“很好啊!哎呀這趟來得太值了。這省了我很多事兒啊!”
“因緣如此,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方自歸端茶一頓,又大笑,“這句話太究竟了,哈哈哈……”
接下來的討論,彼唱此和,甚是相與。茶喝了一杯又一杯,太陽一會兒出來了,一會兒又鑽到烏雲裡去,時間過得飛快,
跟明一師父這一席聊,方自歸才知道,佛學院除了教授經論以外,還有《社會學》、《聲韻學》等世間法的課程。聊完明一師父這四年要學哪些課程,方自歸問:“畢業以後,有什麼打算?”
明一道:“我想去美國。”
方自歸覺得非常奇怪,問:“你和美國有什麼因緣?”
明一道:“沒直接因緣。那個地方需要佛法。而且,那邊的人,夠純粹,夠單純,夠有福報,配得上享受佛法。”
“你是說,那些白人?”
“當然包括白人。”
方自歸是在美國生活過的,他知道,雖然都是凡人,但美國凡人的“我執”和“法執”比中國凡人要厲害得多。“配得上”是一方面,美國人感不感興趣,是問題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
那本《華嚴宗哲學》就在書中總結說:“以一種純淨的身心去遊遍世界,猶如善財童子遍訪善知識的態度去遊歷,那麼你會越遊歷越可以瞭解世界,但是你們美國人現在都是越遊歷越誤解世界。因為你們沒有開明的宗教,沒有豐富的同情,沒有透澈的知識,你們不瞭解這個世界,反把這個世界安排在自己的身外,自己心外,然後再根據主觀的小身體,主觀的小心靈,去應付這一個廣大的世界。其實這個差別世界猶如American&natic world 美國實用主義世界,每個人都是自我中心的。他幫助別人,事實上並不是幫助別人,而是行他自己的偏見。所以他們對於廣大的世界不能瞭解,結果根據他們的偏見為他人造成種種可能的地獄。等到人家落到地獄裡面去了之後,他撤退了。”
方自歸的表情嚴肅了下來,語氣沉重地對明一說:“但是,美國的主流是基督教,他們一定會排斥你。如果你去美國傳法,我以為,那將註定是一條荊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