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原大戰沒有爆發,就打王世充的洛陽城時,爆發了一場戰鬥,吃下這麼多地盤和人口的人革聯,不得不停下來消化。
根據唐菲林的實地考察之後,絕對在黃河下游的華北平原上,建設14個湖泊。
包括本來就存在的大陸澤、豆子湖、鉅野澤在內, 一共形成17個湖區,湖區總面積為1.1萬~1.8萬平方公里。
也就是說,退耕還湖的土地面積,要達到1.47萬平方公里,合計2200萬畝左右,涉及人口上百萬。
幸好此時經過軍閥混戰、地主逃亡等事件, 各地基本不存在太大的阻力。
而且這些湖泊的建造, 也是為了華北平原的農業發展。
一方面這些地方本來就是低窪地區,一旦黃河決口或者改道,第一個淹沒的地方,就是沿途的低窪地區。
例如河洛盆地,本身就地勢低平,一旦黃河河道決口,很容易倒灌河洛盆地。
在這種低窪地區建設城市、開墾農田,一場大水下來,就是幾十萬人流離失所。
比如在清朝時期,就發生過黃河決口,一次性淹死上百萬人的慘劇。
現在人革聯在南方有大片土地,沒有必要死磕華北平原,不趁著如今大亂之後進行改變,以後要改變,需要付出的成本會更加大。
整個華北平原,包括黃河平原、淮河平原、海河平原、灤河三角洲平原,總面積在28萬平方公里左右。
除去河流、湖泊、城市、道路和海邊的鹽鹼地,可以開發面積在20萬平方公里左右, 合計3億畝。
按照人均10畝計算, 這裡的人口承載極限為3000萬。
但是考慮到很多因素,以及生態平衡、舒適性,唐菲林和鄭森等人討論之後,決定將華北平原的農業人口上限設定為1000萬人。
而此時這一片區域的人口,已經超出這個數字了。
之所以設定為1000萬人,主要是考慮到華北平原一年只能種一季小麥、一季大豆或者高粱。
這裡可不是一年可以三熟的嶺南和流求等地,而且鄭森也不打算全部分田。
3億畝耕地中,只分1億畝,人均20畝耕地,分配給500萬農民。
剩下的2億畝其中1億畝作為儲備,也作為牧場使用;最後1億畝作為官營農場,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龍莎在蒸汽機械方面的研發,已經放手給了她的學生。
現在蒸汽機研究所,不僅僅推出了馬力高達5000匹的重型蒸汽機,也研究出200馬力、500馬力、1000馬力的中小型蒸汽機。
這些蒸汽機又和其他研究所合作,催生出“蒸汽壓路機”、“蒸汽機車”、“蒸汽抽水機”、“蒸汽起重機”、“蒸汽機犁田機”、“蒸汽收割機”、“蒸汽拖拉機”等一系列子產品。
鄭森對於個人的小農經濟,其實更傾向於讓這些農民變成小農場主,只是現在積累還不夠,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 只能由官營農場來負責。
因此華北平原只有500萬人會獲得農田,剩下的人要麼轉變為城市人口, 要麼移民的其他地方。
在發起大工程,用以工代賑穩定住難民之後。
鄭森也迅速用船運,以及目前投入使用的4艘鯤鵬級飛艇,向華北各地已經完成分田的鄉村,投放了大批的占城稻種子。
此時是農曆7月底,距離華北平原霜降,還有三個月左右。
這一次收過來的占城稻種子,都是57天~63天可以收割的早熟品種,搶種一季還是可以。
遮天蔽日的飛艇,出現在華北各地上空,也讓人革聯在各地受擁戴的程度,迅速加深著。
此時鄭森也終於對新控制的區域,完成了初步的劃分工作。
之前不完整的徐州、淮南州,獲得了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