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城的北部。
被從餘杭被遷移過來的一戶人家,被安排在清河鄉。
根據重新劃分的管理,鄉鎮是同一個行政級別,通常會下轄5~10個自然村,人口不低於5萬。
雖然一路上,有沿途驛站提供住宿吃喝,但是這些移民仍然感到疲憊不堪。
一個老者在兒子的攙扶下, 下了馬車:“三郎,這是到了何地了?”
三子楊迥急忙回道:“父親,此地是青州府清河鄉,就是咱家的安置地方。”
看著只剩下剛剛結婚的三子楊迥,以及四子楊適、五子楊造,楊時不由自主的嘆了一口氣:
“唉!世道艱難呀!”
“父親,我們還是儘快去鄉府確認土地吧!不然會延誤了春耕。”楊迥馬上提議道。
對此楊時也明白當前的無奈, 便吩咐道:“你和四郎一起過去,互相有一個照應。”
“明白, 父親!”
同樣被遷移過來的陳大河一家,倒是沒有楊氏一家的愁眉苦臉,因為兩者的起步不一樣,陳大河只是南陽的一個佃戶,現在一家人可以分到140畝耕地,自然對人革聯感恩戴德。
十幾戶被遷移過來的新移民,很快就被安排在清河鄉的高老莊。
農業氏和民政司的管理人員,將人帶到高老莊,交給了高老莊的農會。
農會的宣講官張樹,是流求政務速成班畢業出來的,此人非常高大,也是高老莊的三個核心管理人員之一。
一般情況下, 人革聯農村基層管理核心,就是宣講官、農會經理、民兵隊長。
張樹看到風塵僕僕的新移民, 已經拿到了他們的檔案, 他迅速過了一遍, 便開口說道:
“各位鄉親,雖然大家來自天南地北, 但都是聯盟的公民,無論之前是什麼出身,我和林經理、章隊長都會一視同仁,但也希望大家遵紀守法,不要以身試法。”
張樹又說了兩遍,甚至一戶一戶的提醒,就是擔心他們聽不懂標準話,普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宣講官的核心工作之一。
接下來就是農會經理的工作,農會是管理生產工作的,林常平根據各戶人口,迅速將農田分配下去。
同時還給他們組織了合作小組,這主要是擔心一部分農戶人手不足,或者沒有足夠資金採購農機。
楊時、陳大河等5戶被組成一個臨時合作小組。
農會的辦事大廳中。
“林經理,這住房、農機、耕牛如何安排?”
林常平看了看檔案:“你們楊家在餘杭之前有住所,根據置換條例規定,你們會免費獲得一處住宅, 農機這需要購買。”
然後林常平介紹了農機,包括電動拖拉機、電動收割機、電動抽水機和電動灑水車之類。
楊時一頭霧水:“老朽不明白這電動什麼的。”
“明天我會帶各位鄉親去看實物, 一般來講,收割機不需要購買,由村農會負責,你們要購買農機都是方便你們耕田的。”
安排好所有人住所之後。
第二天,一大早。
楊時、陳大河等人,就被林常平帶到一片農田。
一個高大的中年漢子,正操作著一臺中型電動拖拉機,拖拉機後面掛著三個寒光閃閃的鋼犁頭,迅速在田野中翻著土。
“這是那種電動機車嗎?沒有想到還可以耕田,一畝地這麼快就犁好,簡直是神器!”楊三郎頓時反應過來。
而陳大河則有些擔憂的問道:“林經理,這鐵牛看起來不是凡物,恐怕價格不菲吧?”
“放心,聯盟有優惠政策,一套農機你們小組5年就可以買下來,只要按時到銀行還款即可。”林常平業務非常熟練。
楊時則突然問道:“一套農機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