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似天,鍾似地,磬似水。
芋,笙,管,似日月星辰。
天地人在這一刻,渾然一體,這個聲音彷彿就不是人間應該擁有的。
陳青牛要做的,就是讓這沉寂兩千四百多年的聲音再次響起。
讓千年前的禮樂之邦重現。
他經過一夜的學習之後,第二天,開車去縣城買來材料,將做編鐘的一應東西放在院子中,製作曾侯乙編鐘。
宋檀兒拿著直播杆,在一旁拍攝。
第一步以銅、錫、鉛為材料制模。
第二步制範。
第三步結殼。
第四步澆鑄。
第五步修整。
第六步校音。
製成了一套由65個鐘組成的曾侯乙編鐘,這套編鐘既華美又龐大,足以佔滿一個音樂廳的整個舞臺。
上中下三層的鈕鍾、甬鍾在銅木結構的鐘架支撐下,共同構成了這件複雜華麗的樂器。
整套編鐘和樑架氣勢壯麗恢弘,其秩序感與區域性繁麗的裝飾相契,猶如一部動人心魄的交響樂章。
不僅如此,編鐘的底座也異常華麗,八對大龍和數百條小龍在其上糾結穿插,這些龍昂首擺尾,形態多變,共同構成了複雜的藝術形象,龍身糾纏,鑲嵌著美麗的綠松石。
乍看之下,整套編鐘彷彿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動人心魄。
陳青牛用鍾錘依次敲擊曾侯乙編鐘。
頓時,曾侯乙編鐘傳出了清越,空靈、而有又雄渾深沉,激盪人心,令人心神震撼的聲音。
宋檀兒聽著曾侯乙編鐘發出的聲音,神情陷入了陶醉之中。
過了一會。
陳青牛停止了敲擊,聲音戛然而止,他不由感嘆,“華夏文化博大精深,這一套曾侯乙編鐘發出的聲音宛如仙樂一般,讓人聽著耳暫明呀!”
宋檀兒走到陳青牛身邊,將直播杆遞給了他,從其手中拿過了鍾錘,走到第一個曾侯乙編鐘那裡,敲擊曾侯乙編鐘玩。
陳青牛走到了梨木椅子前,坐了下來,取下直播杆上宋檀兒的手機,將直播杆放在一旁,剪輯製作曾侯乙編鐘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