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考古,這個世界的人們並不陌生。
前往未知的舊大陸,遍地危險,到處都是寄居獸。
開拓精神加上冒險主義,帶著英雄色彩的故事,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最喜歡追逐的夢想。
元霄一提到考古,大家的精神都來了。
不負眾望,元霄開始講考古的事情。
嚴格說起來,真正的考古,遠比電視電影中演的更加殘酷。
那真的是拿命去換技術。
就算是四大國,派出去的考古隊,也不敢說絕對安全。
整支考古隊全軍覆沒也是常事。
當然了,作為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正能量的宣傳還是首要的。
元霄並沒有提到陰暗和殘酷。
他清楚地知道,這個時期的青少年,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勵。
未來的真實,要讓他們自己選擇後,才能更加清晰。
“舊大陸的情況,可以說比想象得更為嚴峻,”元霄介紹著,“特殊的城市地帶,往往有特殊的氣候。
造成如此的原因,我們並不太清楚。
這也是國家創辦教育的緣故,希望在座的諸位,將來掌握更高的科技技術,從而解開更多的謎題。”
大家鼓掌。
侯嘉錫也是點頭,元霄總是能把話題往教育上引。
這樣類似聊天型的講課,也算別具風格。
大學的課程,授課形式其實鼓勵的是多樣化。
這一點和高中天差地別。
“那麼這裡我想大家都會留意到一個問題,”元霄開始提問,“對於世界的科技樹而言,考古重要,還是自發的研究重要。
其實答案不難,很多人可能會說,都重要。
但是,大家是否真正想過,我們睜開眼睛的世界,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情況。”
學生們陷入思考。
世界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定的應用科技文明基礎。
就好比你不需要懂原理,照樣可以使用電腦操作。
不懂汽車的構造,不影響你開車。
“所以我們看待本質性的問題,就需要本質性的思考,”元霄循循善誘,“如果說考古是雞,自發研究是蛋,那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到底世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究竟是考古衍生出自發研究,還是自發研究的需要刺激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