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
茲有揚州白蓮教與鹽商、鹽道勾結一案,蘭臺寺大夫(從五品下)林海,以巡鹽御史司職偵破此案,居功甚偉,遷大理寺少卿(從四品上),初授奉議大夫(正五品)……
揚州指揮使(正三品)於清,大破揚州白蓮教,斬殺、俘獲千人,賞金二百、布三百匹,加授昭武將軍(正三品)……
戶部侍郎(正三品)丁㞵,兼巡鹽御史,懲治鹽商、肅清鹽道,知政有功,賞金一百、布二百匹,升授通議大夫(正三品)……”
這是封賞聖旨,前三位都功勞甚大。
林如海自不必說,此次最大的功臣。
不過他搞出來的明明是能夠直接將揚州八大鹽商都牽扯進來的謀逆大案,足以使得兩淮甚至江南地震,但最後只起了一個頭,就在接任者後按聖命定為部分人的官、商、賊勾結,案情一下子小了許多。
不過揚州八大鹽商還是被打掉兩家,打殘了三家,只有三家輕拿輕放,這其中包括兩淮總商、其實也是此次針對的主要目標,江春的江家。
當然,江春也絕不好過,他此次註定大出血,不只是錢貨,還有身家性命的轉移。
原本堅定站在太上皇一面的他,不得不向皇帝妥協投誠,方才保全了家族,但也因此得罪了太上皇,得與失現在還不好說。
至於丁㞵丁文山,他的本職是戶部侍郎,去行巡鹽御史事只能算是過度的暫代。
這也是因為林如海病的倉促,皇帝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只能讓這位心腹重臣代為兼任,反正巡鹽御史這官本來也沒個定數。
說是七品官,但位卑權重,而若是本人有額外官身,則權威更甚,至少能夠保證鎮得住場。
尤其是丁㞵此人老成穩重,是最讓皇帝放心的那一類臣子,也是最適合去處理當時那局面、避免擴大化。
雖說好好一個禮儀朝會突然變成了議事的常朝,但實際上也沒多大區別,大部分官員都在外頭,甚至連林如海這個當事官員都不得進入大殿,只能在殿外等候。
而真正參與議事的,都是起碼正三品往上的大員,也就是六部侍郎起步。
只是他們方才在這裡討論了半天,故意說了各項事情,什麼山東民變也討論了一番,還想著今天會不會把這事情混過去了。
誰曾想到最後皇帝突然甩出了一道聖旨來,讓人多少有些猝不及防。
“……昌平州同知賈璉,賞金十、布三十匹……
榮國府小廝昭兒,脫去奴籍,發還戶籍,記為民戶……
欽此!”
這宣旨聲,自然一直傳到了殿外,讓林如海、賈政他們也聽到了。
聽到最後賈政還怔了一下,感覺有些恍惚的不真實感。
他剛剛沒有聽錯吧?
怎麼那聖旨上,居然還有昭兒的名字?
當然,上面也有賈璉的名字。
皇帝雖然對於內情心知肚明,但也要給林如海一個面子,不過給賈璉的封賞也就是圖個天子賞格的名義,也表明天子將他記住了。
實際好處並不大,但也足夠他拿出去吹噓了。
而賈政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之前私下也請幕僚們參詳過一下,不管是對於林如海的賞格,還是賈璉的賞格,其實都沒有意外,意外的是出現了昭兒這個名字。
欽賜脫奴籍其實算不得很大的恩賜,但能夠上這樣一份封賞的聖旨裡,本身就是一份榮耀了。
何況同樣的事情,賈璉做、林如海做,和皇帝下令做,這其中的含義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