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二回、聖旨

這或許說明,昭兒甚至已經入了聖聽。

林如海對此卻沒有意外,因為他的奏摺中就寫明瞭昭兒的作用。

他相信皇帝是賞罰分明的,甚至還覺得這封賞太少了。

不過這倒也正好,自己往後可以放心地用昭兒,而且還能向外昭示,是因為陛下的看重,才會提攜昭兒的。

不過注意到這些的人,大概也就他們兩個,朝官們大多的注意力還是在前列,尤其是對於大殿內的三品上重臣們。

其實只是一個四五品官的升遷,並不值得他們投入那麼大的注意力,大部分在意的是這背後的意義。

那蘭臺寺卿王政心裡就十分意外,他們私下討論時都以為皇帝會讓林如海在蘭臺寺繼續當初未完的事業,卻沒想到皇帝直接把林如海調去了已經歸他掌控的大理寺。

這既是有心培養,也是一種保護。

如今看來,皇帝對林如海的確是厚愛。

大理寺卿便是皇帝心腹之一,大理寺也已經讓他經營成了皇帝的自留地。

在此處發展,對林如海來說,最是穩妥。

而且,這樣也可以讓林如海儘快融入到帝黨中。

等到他漸漸熟悉了京城事務,只要稍作安排,讓他再立點小功,皇帝便可順勢再次拔擢。

到時候的方向,或許就是蘭臺寺了。

而那時候他們再想要針對林如海,就得花費更大的功夫,故而王政心裡不免犯嘀咕。

只是天子注視下,他們這些人也不好交流。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後,先前準備好的想法也不好說出來,只能吃了這個悶棍。

當然,前面這說的是封賞的聖旨。

另外還有一份處罰的,二者分開,也示意皇帝賞罰分明。

像是鹽道的鹽運衙門裡面與鹽商勾結的那些吏員就不說了,揚州知府被查出來與鹽商們有私信勾結,而且與另一家鹽商還是兒女親家,直接被剝奪官身,貶為庶民。

還有零零總總的大小官吏,都受到了相應的懲處。

白蓮教被俘獲的那些人,則就近被安排去了礦山採石。

至於以江春為首的兩淮鹽商們,要不是江春“念其忠厚,侍奉太上皇有功”——這是名義上的,實際上是他及時投誠了,這一回真說不定會被連根拔起。

畢竟皇帝要的是聽話的人,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在乎他們有沒有犯事,有犯事、有把柄在手上說不定還更好。

而這聖旨絕就絕在,這看似不經意把太上皇扯進來的一句了。

明明太上皇什麼都沒有表示——當然也不是真的沒有表示,但這個只有太上皇和皇帝自己清楚,外人肯定是不知道的,結果反倒被這一封聖旨坐實了。

太上皇還不好辯解,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眾位愛卿,還有何事啟奏?”

皇帝對於下面的反應卻感覺很滿意,他在這最後直接丟擲聖旨來,就是為了直接確定,一錘定音。

他又不是不知道有些人的想法,他才沒那個耐性和他們慢慢磨呢,現在這樣,不觸及他們的底線,也就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

就算有遲疑不滿,但這時候就算是尚書令楊書玉,也不好冒餓的發昏的朝臣們的忌諱,再橫生波折。

所以朝堂之上一片靜默,皇帝便笑著站起身來,道了一句“偏殿備有餐食,諸卿家可自便”,就在戴權宣佈退朝聲中,負手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