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靈起 25 末法(2)

老顧有些後悔和沈醉一起趕路去稷下學宮了。沈醉就是個事媽,只要途中遇到一些風吹草動,他都要帶著子衿過去湊個熱鬧,還要和子衿解釋這件事如何如何,這東西是什麼什麼,要不是顧及到有個小女孩在身邊,別坐實了暴躁大叔的稱呼,老顧都想拉著沈醉打一頓了。

沈醉三人又向東趕了一個多月的路,此時三人已來到曲阜,沈醉突然心血來潮,和老顧提議去曲阜城看看,畢竟是至聖先生的故鄉,身為儒家弟子,不去曲阜城看看,有些可惜。

老顧已經麻木了,這事媽的屁事多,不然都一個多月了,三人才到曲阜,老顧無奈,只好勉強一起與沈醉師徒到曲阜城逛逛。

曲阜城本是魯國都城,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始設魯縣。魯國是典型周禮的儲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至聖先師就是魯國人,如今的曲阜城中,百姓也還保留一些周禮的習俗,不少名儒名人,都隱居在此。

曲阜城還算熱鬧,如今魏國已經投降秦國,秦國屯兵江陵,準備伐楚,曲阜如今雖然是楚國管制,但是如今秦楚交戰,曲阜偏居齊國附近,所以這裡還沒有被戰火波及。沈醉三人進入曲阜城,不愧是周禮之城,這裡的人都是上衣下裳,衣用素色,沈醉進入曲阜城時,就倍感親切,遊學已久,離開稷下學宮已有兩年多了,有些想念學宮的先生和友人了。

不過沈醉三人還是引起了城中人的目光,主要是老顧,黑t恤,工裝褲,黑色的高幫軍裝靴,凌亂的中短髮,一臉鬍鬚渣,雙手插兜,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城中一些婦人也不時地對著老顧指指點點,現代人的裝扮,放到古代,特別又是極其看重周禮的曲阜,那確實顯得奇怪。

其實沈醉私下有和老顧建議換個這個時代的裝扮,當時老顧冷冷瞥了一眼沈醉,沈醉訕訕一笑,立即閉嘴,老社會人,實錘了。

曲阜城不愧是以前的國都,這裡的繁華程度,不比咸陽差,因為靠近齊國,一些齊國的產物在集市中也能看到,子衿畢竟還是小女孩,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鬧市還有集市上擺著的新奇的物件,興奮不已,四處張望。沈醉看著這樣的子衿,心裡也很高興,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應該無憂無慮。這一路風餐露宿的,這小姑娘硬是一句抱怨也沒有,腳上起泡了也忍著不說,沈醉也是沒帶過孩子的人,要不是老顧提醒沈醉,沈醉都沒注意到當時子衿走路有些彆扭。

當沈醉幫子衿挑血泡上草藥時,滿臉愧疚,對子衿道:“腳都爛成這樣了,怎麼不和先生說呢?”

子衿低著頭,細聲道:“我怕耽誤先生的行程,而且我也不覺得疼,是我拖累先生了。”

沈醉摸著子衿的頭,心中感慨,都是苦過來的孩子,所以做什麼都小心翼翼,深怕給別人帶來麻煩。沈醉柔聲道:“子衿,你是我見過最善良,最溫柔的孩子,你不是什麼災星,也不是誰的累贅,先生把你帶到身邊求學,就是希望你能看看這世間上美好的東西,以後你學有所成之後,能守護這些美好,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現在你還小,先生希望你能和其他孩童一樣,會撒嬌,會淘氣,看到喜歡的東西會想要,受欺負了會找先生哭訴,這樣的小子衿,先生才會覺得最可愛。”

子衿紅著眼睛,用手揉了揉,不讓眼淚流下來,原來自己不是生來就不詳的人,自己很幸運能遇到先生。

沈醉提議去曲阜城,其實有一部分原因,也想讓子衿看看城裡的熱鬧,讓她住上有床有被子的房間。

沈醉三人找到一處客棧,打算在曲阜城中住上兩日再繼續趕路。到了客棧,沈醉居然看到了熟人。

“子醉?可是沈子醉?”一箇中年男子坐在客棧一樓的食桌上,旁邊還坐著一對少年男女,看到沈醉三人進入客棧,便出聲招呼道。

沈醉聽到有人叫喚他,轉頭看清此人,連忙上前作揖拜道:“學生見過淳于先生,先生怎麼也來到了曲阜城?”

這個中年男子名叫淳于越,是稷下學宮的博士,與伏生交好,沈醉幼年時,也時常找他討教學問。

淳于越臉色黯然,輕聲道:“我夫人亡故,我回家鄉辦理喪事,如今已處理完亡妻的喪事,準備返回稷下學宮。”

“這兩個是我的長子和女兒,我夫人已故,家鄉也無親人,便將他們帶回稷下學宮照顧。”

“這些年我在稷下學宮做學,無心照顧妻兒,說來慚愧。”淳于越看向身旁的一雙兒女,滿臉愧疚之色。

沈醉作揖道:“是子醉冒昧了,先生請節哀,我觀令公子令愛都是人中龍鳳,在稷下學宮一定學有所成。”

淳于越對著兒女笑道:“子先,柔兒,這就是我經常和你們提及的子醉師兄,他遊學至秦國,可是做過秦王王子的老師,學問淵博,你們一定要多跟子醉師兄討教學問。”

兩個少年眼睛一亮,作揖拜道:“見過子醉師兄。”

沈醉作揖還禮,心中汗顏,我去,我在秦國的事怎麼都傳到稷下學宮了,我的那些言論不會也傳到稷下學宮那些博士耳中了吧,甚至可能齊王宮裡都知道了。

淳于越看向沈醉身後的老顧和子衿,特別是老顧,一身奇裝異服,令人注目,對沈醉笑問道:“子醉,這兩位是?”

沈醉向淳于越介紹道:“這位是雜家門人,叫顧醒,我遊學時結識的朋友,仰慕百家學術,聽聞學生要回稷下學宮,便結伴同行。這個小女孩,是我路遇大梁時收的弟子,她親人已故,我便收留在身邊,帶她回稷下學宮,子衿,這位是我在稷下學宮的師長,幼年時對我悉心教導,無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