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封建禮制,帝王死後除有諡號外,還有廟號,如楊廣之父楊堅死後諡曰文帝,廟號高祖。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一般都有祖或宗字,“祺有功而宗有德”,如唐高祖和唐太宗。且廟號和諡號都可作為皇帝的代稱,以諱其姓名。然隋煬帝楊廣則因“流惡難盡”,國破家亡,唐人僅給惡諡而未立廟號,其孫皇泰主所給美諡及所立廟號,卻從來就不為世人承認,真是死有餘辜。
中國古代史學有為皇帝立傳的傳統,皇帝不管好壞,在位時間長短,都有傳記。翻開二十四史,首篇就是歷代帝王本紀,皇帝傳可謂是時代的標記。
皇帝,是秦始皇以來直到清朝滅亡止的古代中國的領導,
皇帝是站立在千萬黔首之上的“餘一人”,是數千年來天下子民頂禮膜拜的天神。一提到皇帝,臣民只得屏聲息氣,重足而立,側目而視,因為皇帝具有無上威權,只要一聲咳嗽,整個大地似乎就會變色。
皇帝不僅權力獨專,而且皇位終身,皇統世襲,集中於皇帝
個人手中的國家最高權力,具有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轉讓性,皇權的本質就是專制主義。
東漢人蔡邕《獨斷》記曰!皇帝,至尊之稱。皇者,煌也。盛德煌煌,無所不照。
帝者,諦也。能行天道,事天審諦,故稱皇帝
皇帝是天之驕子,人間神明,又稱天子。皇帝無上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其地位被抬到嚇人的高度。
皇帝可以對天下一切人隨意“生之、任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
“天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軍事以至臣民的生死予奪各種大小權皆集於皇帝。
朕即國家,皇帝的話就是法律,皇權不受任何權力主體的限
制,皇帝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就使天下安危繫於一人之身,國家的治亂興衰往往取決於當朝皇帝的聖明愚頑。於是,天下芸芸眾生企盼著聖君明主,詛咒殘害生民以奉一人淫樂的暴君昏主。
商末民眾唱曰:“時日害喪,予與汝同亡”。人民詛咒暴君商
紂王,要與他同歸於盡。
當然,皇帝並非天神,皇帝也是人,但皇帝不是普通的人,皇帝擁有任何人也不能擁有的生殺予奪的巨大權力,這個權力可以改變歷史的程序,昏暴之君往往造成天下大亂,“二世而亡”。
而當歷史把一個商紂式“逆天虐民”的“色中餓鬼”楊廣抬上中世紀中國皇帝的寶座,天下的禍亂,人民的苦難,豈不是可想而知了。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好幾百個皇帝,好皇帝屈指可數,多數是昏庸之輩,而殘暴荒淫之主更所在多有。
千百年來,無論是官方正史,還是民間野史,所有的記敘中,隋煬帝恐怕都是壞皇帝中最壞的。
然而,史書的記載完全可靠嗎?
蕭讓並不能有一個準備的結論,但是有一點他是可以肯定的,自己之所以變成了現在這樣,或許不只是因為擁有了權利而已。
其實,從蕭讓的心理來說,他最喜歡的皇帝反而就是隋煬帝。
這樣一個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壞,褒貶不一的皇帝,不也是一種痛快的體現嗎?
涇國的基業,自己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盛,那麼,憑什麼自己不能享樂幾年呢?
饒是如此,其實蕭讓心裡還是多少有點忌憚的。畢竟,還有周圍的那些國家還在虎視眈眈,他是不可以過於放縱自己的。
可是一旦嚐到了甜頭,又不想放手。
這才是最讓人難受的。
這時候,他真的需要一個人來敲醒自己,告訴他,不可以這樣下去了。
但是這個人,會是誰呢?